《蜀中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8:51: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渚远江清碧簟纹,小桃花绕薛涛坟。
朱桥直指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
窗下斲琴翘凤足,波中濯锦散鸥群。
子规夜夜啼巴树,不并吴乡楚国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蜀中美丽的景色。遥远的水边,江水清澈如碧色的绢帛,岸边的小桃花环绕着薛涛的坟墓。朱红的桥直通金门的道路,粉色的土堞高耸入云,与玉垒山相连。窗下我斲琴,琴声如同翘起的凤凰之足,波中嬉戏的锦鲤散落在鸥群之中。夜晚,子规在巴树上不断啼叫,声音却没有传到吴国和楚国。
注释:
- 渚:水边的小洲。
- 簟纹:指如绢帛般清澈的江水。
- 薛涛:唐代女诗人,以小桃花著称。
- 朱桥:红色的桥。
- 金门路:指通往金门的路,象征繁华和富贵。
- 粉堞:用粉色土堞建成的土台。
- 玉垒云:指高耸如玉的山峰,云雾缭绕。
- 斲琴:斲(切、削)的意思,指弹琴。
- 翘凤足:形容琴的样子像凤的足。
- 濯锦:在水中洗涤锦绣的意思。
- 子规:杜鹃,因其叫声而得名。
- 巴树:指生长在巴蜀地区的树木。
典故解析:
- 薛涛坟:薛涛是唐代著名女诗人,因其才华和美丽而闻名,诗中提到的坟墓表明对她的怀念与敬仰。
- 子规啼:子规是杜鹃,古代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诗中提到的声音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郑谷,字穆晨,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郑谷在蜀地的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对蜀中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诗歌鉴赏:
《蜀中三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蜀地的独特美景及其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诗的开头以“渚远江清碧簟纹”描绘了水域的清澈与宁静,随后引入薛涛的坟墓,既是对这位历史女性的悼念,也是对她作品的致敬。接下来的“朱桥直指金门路”,则展现了通向繁华的愿景,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还通过“窗下斲琴翘凤足”表现了作者的文人情怀,斲琴不仅是对音乐的热爱,也传达了对灵魂寄托的追求。最后,子规的啼叫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表达出一种无法逃避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的交融,传递出一种美丽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感,令人感受到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渚远江清碧簟纹”:描写远处的小洲和清澈的江水,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小桃花绕薛涛坟”:小桃花环绕着薛涛的坟墓,表达对她的缅怀。
- “朱桥直指金门路”:红色的桥直通繁华的道路,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 “粉堞高连玉垒云”:粉色的土堞与高峰相连,构成美丽的自然画面。
- “窗下斲琴翘凤足”:窗下弹琴,表现出文人雅士的情怀。
- “波中濯锦散鸥群”:水中嬉戏的锦鲤与鸥群,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 “子规夜夜啼巴树”:夜晚杜鹃的啼叫,寄托思乡之情。
- “不并吴乡楚国闻”:声音未传到其他地方,强调了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比作翘起的凤凰之足,生动形象。
- 对仗:如“朱桥直指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在于描绘蜀地的自然美景,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着清澈与宁静,体现了自然之美。
- 小桃花: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美丽,寄托了对薛涛的怀念。
- 朱桥与金门路:象征着繁华与美好的未来。
- 杜鹃:象征着思念与离别,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薛涛”是谁?
- A. 唐代女诗人
- B. 唐代书法家
- C. 唐代画家
- D. 唐代歌手
-
“子规夜夜啼巴树”中“子规”指的是哪种鸟?
- A. 燕子
- B. 杜鹃
- C. 喜鹊
- D. 鹰
-
诗中提到的“朱桥”象征着什么?
- A. 交通便利
- B. 繁华的生活
- C. 自然美景
- D. 历史遗迹
-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
- 《静夜思》——李白
-
诗词对比:
- 郑谷的《蜀中三首 其三》与白居易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者都描绘自然风光,但郑谷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而白居易则倾向于表现季节的变迁与人情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