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信美寺岑上人
作者: 郑谷 〔唐代〕
巡礼诸方遍,湘南颇有缘。
焚香老山寺,乞食向江船。
纱碧笼名画,灯寒照净禅。
我来能永日,莲漏滴阶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历各地的经历,特别提到湘南的缘分。诗人来到老山寺焚香祈祷,向江边的船只乞讨食物。寺中以纱布和碧色装饰的名画吸引着他,寒冷的灯光照映着宁静的禅意。诗人希望在这里长久停留,感受莲花的滴水声在阶前轻轻落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巡礼:四处游览、参拜。
- 湘南:指湘江南岸,地名,风景优美。
- 焚香:点燃香料,表示祭祀或祈祷。
- 老山寺:一座古老的寺庙,常用于修行和祈祷。
- 乞食:向他人请求食物。
- 纱碧:用纱布制成的青色装饰品。
- 灯寒:灯光微弱、寒冷。
- 净禅:指清净的禅宗修行。
- 莲漏:指莲花的水滴,象征宁静。
典故解析:
- 湘南:自古以来,湘江流域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而著称,常成为文人墨客游历的地方。
- 莲花:在佛教文化中,莲花象征着清净与智慧,常与禅宗相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约842-908),字少游,号山阴,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
创作背景:
《信美寺岑上人》创作于诗人游历湘南一带时,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同时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开篇以“巡礼诸方遍”引入,既表明了诗人游历的广泛,也暗示了他在旅途中与湘南的缘分。接着,焚香老山寺的描写,突显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乞食向江船的句子,表现出一种谦卑和生活的无奈,似乎在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纱碧笼名画,灯寒照净禅”描绘出一幅清幽的禅宗画面,纱碧与灯光的结合,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最后一句“我来能永日,莲漏滴阶前”,表达了诗人渴望在此长留的心情,莲漏滴水的意象更是增添了一种禅意的美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细腻。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佛教的宁静,又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充分展现了郑谷作为唐代诗人的艺术特色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巡礼诸方遍:我游历了很多地方。
- 湘南颇有缘:在湘南这片土地上,我与某种缘分相遇。
- 焚香老山寺:我在老山寺焚香,进行祈祷。
- 乞食向江船:我向江边的船只乞讨食物,生活的艰辛显露无遗。
- 纱碧笼名画:寺中名画被纱布和青色装饰,增添了神秘感。
- 灯寒照净禅:微弱的灯光照亮了这清净的禅意空间。
- 我来能永日:我希望能够在这里长久停留。
- 莲漏滴阶前:莲花的水滴缓缓落下,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细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莲漏”描绘时间的流逝,暗含生活的细腻。
- 对仗:如“焚香老山寺”和“乞食向江船”,在意象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内心平和与生活哲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巡礼:象征对心灵的探索与追寻。
- 老山寺:代表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 江船:象征生活的流动与无常。
- 莲花:象征清净、智慧和生命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郑谷的《信美寺岑上人》主要描写了什么? a) 旅行的乐趣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b -
“莲漏滴阶前”中“莲漏”指的是什么? a) 青莲的花瓣
b) 时间的流逝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湘南”主要是指哪个地方? a) 湖北
b) 湖南
c) 江西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郑谷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禅意,但郑谷的诗更具人情味,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哲理的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