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宇芦》

时间: 2025-01-01 15:05:58

渔家分得两三茎,公退徐吟思倍清。

官满不将归旧隐,萧萧留与后人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分得两三茎,
公退徐吟思倍清。
官满不将归旧隐,
萧萧留与后人听。

白话文翻译

渔家分得了几根芦苇,
我在公退之后,吟唱的心情更加清明。
身居官位却不打算回归故里隐居,
只愿将这萧索的声音留给后人倾听。

注释

字词注释

  • 渔家:渔民的家,指的是以捕鱼为生的人。
  • 分得:分配得到。
  • 两三茎:指的是数量不多的芦苇,强调稀少。
  • 公退:指在某个场合或活动中,大家逐渐离去、散去的情景。
  • 徐吟:缓缓吟唱,形容吟诵的声音轻柔而细腻。
  • 官满:指官职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或职位。
  • 归旧隐:指回到过去的隐居生活。
  • 萧萧:形容声音或环境的凄凉。

典故解析
“官满不将归旧隐”可以理解为身居高位,依然向往隐士生活的理想。隐居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一种超脱与宁静的生活状态,很多古代文人都向往这样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詹,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隐逸生活,展现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欧阳詹官场生涯的一段时间,正值社会动荡、官场腐败之际,诗人内心渴望宁静与清明,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公宇芦》以简单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诗中开头以“渔家分得两三茎”引入,描绘出一种自然、朴素的生活状态,仿佛让人感受到水乡的清新气息。接着,诗人通过“公退徐吟”表达出在官场中感到的清明与宁静,暗示着他对喧嚣的反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在第三句“官满不将归旧隐”中,诗人虽身居高位,却并不满足于此,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这种渴望隐退的情感,与后半句“萧萧留与后人听”相呼应,展现出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思考与感受留给后人的深切愿望。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让人反思人生的选择与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渔家分得两三茎:描绘渔民的简单生活,表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2. 公退徐吟思倍清:在大家散去后,诗人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表明他在喧嚣中寻求心灵的平静。
  3. 官满不将归旧隐:虽然身处官场,诗人内心依然渴望隐士的生活,反映出对官场的失望。
  4. 萧萧留与后人听:希望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传给后人,表现出一种责任感与传承意识。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用词对称,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比喻:将渔家与官场生活进行对比,展现出两者的不同与对比的深意。
  • 意象:通过“渔家”和“萧萧”两种意象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失望,表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思考的情感基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家:象征自然、平淡的生活,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萧萧:象征凄凉、孤独,反映内心的思考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渔家分得两三茎”中的“渔家”指的是:
    A. 农民
    B. 渔民
    C. 官员

  2. “官满不将归旧隐”表达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满意
    B. 失望
    C. 忽视

  3. 诗中“萧萧留与后人听”暗示了什么?
    A. 诗人希望被遗忘
    B. 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思考留给后人
    C. 诗人对未来无所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歌,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欧阳詹与王维的诗中均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多地体现出自然的和谐之美,而欧阳詹则强调内心的思考与反思,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