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乐游原寄司封孟郎中卢补阙
羊士谔 〔唐代〕
爽节时清眺,秋怀怅独过。
神皋值宿雨,曲水已增波。
白鸟凌风迥,红蕖濯露多。
伊川有归思,君子复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这清爽的季节,我极目远眺,满怀秋日的忧愁,独自走过。
在神皋遇到了夜雨,曲水的水面已经升高。
白鸟在风中翱翔,红色的莲花沐浴在露水中。
伊川让我思念归乡,那么君子你又作何感想呢?
注释:
- 爽节:指清爽的季节,多指秋天。
- 清眺:清晰地远眺,观察远方景色。
- 怅:失落、惆怅。
- 神皋:地名,意指高处或神圣的地方。
- 宿雨:前一夜的雨。
- 曲水:蜿蜒的水流。
- 凌风:在风中飞翔。
- 濯露:洗涤露水,形容花朵在露水中显得格外鲜艳。
- 伊川:古代的地名,常与思乡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作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独自登上乐游原,目睹秋日景色,心中泛起思乡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在这首诗中,羊士谔通过对秋季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爽节时清眺”,展现了一个清新明朗的秋日,诗人目光所及之处是美好的自然景象,但伴随而来的却是“秋怀怅独过”的孤独情绪。接着,诗人描绘了“神皋值宿雨,曲水已增波”的静谧场景,夜雨之后,曲水的波纹增多,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白鸟凌风迥,红蕖濯露多”,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传达了自由与生机的感觉,但在这种美丽的景象中,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愈发显得突出。最后一句“伊川有归思,君子复如何”则是对友人的询问,使得全诗在自然美的描写中融入了人文关怀,增添了诗的深度和情感的厚度。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将诗人与自然、朋友之间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爽节时清眺:在这清爽的季节里,诗人远眺四方,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秋怀怅独过:心中充满秋天的忧愁,独自一人走过。
- 神皋值宿雨:在神皋这个地方,正好遇到昨夜的雨水。
- 曲水已增波:曲折的水面因为雨水而波涛汹涌。
- 白鸟凌风迥:白色的鸟儿在风中自由飞翔。
- 红蕖濯露多:红色的莲花在露水中显得格外鲜艳。
- 伊川有归思:伊川让我思念归乡的情绪浮现。
- 君子复如何:询问友人对这种情感的看法。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的情感,如“白鸟凌风”象征自由与孤独。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如“红蕖濯露”,描述花朵的生机。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孤独,同时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归乡的向往,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爽节:象征清新与宁静的季节感受。
- 曲水:代表生命的曲折与变迁。
- 白鸟:象征自由与孤独。
- 红蕖:象征美丽与生机。
- 伊川:代表归乡的情感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爽节”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白鸟凌风迥”中的“凌风”指的是什么?
- A. 在风中飞翔
- B. 被风刮走
- C. 风的声音
- D. 风的颜色
-
诗中提到的“伊川”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
- B. 归乡的思念
- C. 战争
- D. 友谊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同样在秋天的背景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和浓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