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中即事三首》
时间: 2025-01-20 00:4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郡中即事三首》 作者:羊士谔 〔唐代〕
晓风山郭雁飞初,霜拂回塘水榭虚。
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青门远忆中人产,白首闲看太史书。
城下秋江寒见底,宾筵莫讶食无鱼。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微风吹过山外,雁群在天空中飞翔,
霜冻覆盖了回塘,水榭显得空荡荡的。
鼓声和号角在清明的日子里响起,像是战场上的阵地,
梧桐树的叶子纷纷飘落,仿佛贫穷人家的院落。
我在青门遥想故人,白发苍苍时常翻看太史公的书,
城下的秋江寒冷得见底,宾客聚会时不必惊讶没鱼可吃。
注释:
- 晓风:清晨的风。
- 山郭:山外的城郭(城市的边缘)。
- 霜拂:霜冻轻轻拂过。
- 水榭:水边的楼台。
- 鼓角:古代战场上用的鼓和号角。
- 战垒:作战防御的阵地。
- 梧桐:一种树,象征秋天。
- 青门:指诗人的故乡或家门。
- 太史书:太史公所撰写的《史记》,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 秋江寒见底:秋天的江水寒冷,清澈见底。
- 宾筵:宴席,宾客聚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羊士谔,字仲舒,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颇具才华。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诗人身处郡中,面对自然与人事的交织,借景抒怀,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郡中即事三首》以清晨的景象开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晓风山郭雁飞初”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雁飞象征着自由与远方的思念。接着,霜拂的水榭显得冷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心境。“鼓角清明如战垒”,用战争的意象来比喻生活中的纷争与斗争,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而“梧桐摇落似贫居”,则通过意象的对立,传达出诗人对贫困生活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后半部分,诗人回忆故人,翻看《史记》,体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生的反思。最后一句“宾筵莫讶食无鱼”则是对现实的无奈,表明在宴席中即便缺乏美味,仍要面对生活的现实与无常。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与情感,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风山郭雁飞初:清晨的山外,雁群刚飞起,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
- 霜拂回塘水榭虚:霜冻覆盖了回塘,水榭显得空荡,表现出一种孤寂感。
- 鼓角清明如战垒:鼓声与号角响起,像是战场,反映了生活的动荡。
- 梧桐摇落似贫居:落叶的梧桐映衬出贫穷的居所,象征失落与无奈。
- 青门远忆中人产:远方的青门引发对故人的回忆,表达思乡之情。
- 白首闲看太史书:白发之人闲看史书,体现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
- 城下秋江寒见底:秋江清澈见底,暗示生活的透明与孤独。
- 宾筵莫讶食无鱼:宾客聚会时即使没有美味也不必惊讶,反映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鼓角比作战垒,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艰辛。
- 拟人:将霜拂和梧桐摇落拟人化,增加了诗的情感。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风:象征清新与希望。
- 雁:象征思念与自由。
- 霜:象征严酷与孤独。
- 鼓角:象征战争与斗争。
- 梧桐:象征失落与贫困。
- 青门:象征故乡与归属。
- 秋江:象征清澈与寒冷,隐喻人生的透明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晓风山郭雁飞初”的意思是: A. 早晨的风吹过山外,雁群在飞翔。 B. 晚上的风轻轻吹来。 C. 山上的雁群飞得很高。
-
“宾筵莫讶食无鱼”表达了诗人对: A. 美食的期待。 B. 现实生活的无奈。 C. 宾客的热情。
-
诗中“鼓角清明如战垒”意在说明: A. 生活如同战争,需小心应对。 B. 鼓声响亮,气氛热烈。 C. 战争的胜利与聚会的喜悦。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羊士谔的《郡中即事三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现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羊士谔的诗较为沉静,杜甫则更为激昂,反映了各自的个性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