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庭秋》

时间: 2025-01-01 17:57:25

红笺封了还重拆。

这添追忆。

且教伊见我,别来翠减香销端的。

渌波平远,暮山重叠,算难凭鳞翼。

倚危楼极目,无情细草长天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庭秋
红笺封了还重拆。这添追忆。且教伊见我,别来翠减香销端的。渌波平远,暮山重叠,算难凭鳞翼。倚危楼极目,无情细草长天色。

白话文翻译:

我将写满思念的红笺封好,又一遍拆开,带着更加深切的回忆。让她看看我,离别后她的青翠已减,香气也消散了。清澈的波浪延绵远望,远处的山峦重重叠叠,真是难以凭借那飞翔的鱼鳞来表达我的心情。倚靠在高楼上极目远眺,满眼都是无情的细草,仿佛在映衬着苍茫的天色。

注释:

  • 红笺:红色的纸张,古人多用来书信,象征着思念。
  • 翠减香销:形容离别后,原本青翠的景色变得黯淡,香气也消失了。
  • 渌波:清澈的水波。
  • 鳞翼:比喻飞翔的生物,这里表示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心情。
  • 无情细草:形容草木的凋零和自然的冷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感庭秋》写于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秋天本是丰收的季节,却因离愁而显得更加凄凉,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离别的惆怅。诗的开头提到“红笺封了还重拆”,即便是封存的情感也难以抵挡思念的冲动,反映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接着,诗中描绘的“翠减香销”则表现出时光的流逝与离愁的沉重,曾经的美好如今已不复存在,令人倍感惆怅。

“渌波平远,暮山重叠”描绘了一幅开阔的自然画面,既有山的重叠,也有水的清澈,形成了一种对比,正如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一句“倚危楼极目,无情细草长天色”则通过细草和苍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在宏大的自然面前,个人的渺小显得尤为明显。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秋天的萧瑟,又有对往昔的追忆,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示了欧阳修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笺封了还重拆:表达思念的信件反复拆封,象征深厚的情感与回忆。
  2. 这添追忆:强调了拆封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思念。
  3. 且教伊见我:希望对方能看到自己,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渴望与期待。
  4. 别来翠减香销端的:描述离别后的景色变化,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
  5. 渌波平远,暮山重叠:描绘广阔的景象,增加了环境的美感与忧伤。
  6. 算难凭鳞翼:表达心情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感受。
  7. 倚危楼极目:诗人站在高楼上眺望,体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8. 无情细草长天色:通过草的描写,传达出自然的冷漠和个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鳞翼”比喻难以表达的心情,形象生动。
  • 对仗:如“渌波平远,暮山重叠”,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细草的“无情”赋予自然以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于离别的深切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个人在自然面前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追忆。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笺:思念、情感的载体。
  • 翠减香销:时间流逝带来的美好消逝。
  • 渌波:清澈的水象征着纯净和宁静。
  • 暮山:暗示秋天的萧瑟与沉重。
  • 细草:象征自然的冷漠与个人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红笺”主要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思念
    C. 财富
    D. 快乐

  2. 填空:诗中的“翠减香销”表达了离别后___的景象。

  3. 判断题:诗人通过高楼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感。(对/错)

答案:

  1. B
  2. 美好的消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绘了思念亲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感庭秋》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亲人的怀念,而后者则聚焦于对往昔的回忆与自然景色的感叹。

参考资料:

书目推荐: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欧阳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