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其四》

时间: 2024-09-19 22:03:44

高丽条脱雕红玉,逻逤琵琶撚绿丝。

蛛网屋煤昏故物,此生惟有梦来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丽条脱雕红玉,
逻逤琵琶撚绿丝。
蛛网屋煤昏故物,
此生惟有梦来时。

白话文翻译:

高丽的丝条脱落,雕刻成红色的玉器;
琵琶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拨弄着绿丝弦。
蛛网覆盖的屋子里,煤油灯光暗淡,映照出旧时的物件;
这一生中,唯有在梦中才能再次相见。

注释:

  • 高丽:指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因其特产丝织品而闻名。
  • 条脱:丝条脱落或损坏。
  • 逻逤:形容琵琶的声音在空间中回响。
  • :意为拨动、捻动。
  • 蛛网:形容屋内的荒凉与陈旧。
  • 故物:旧物,指过去的记忆或遗物。
  • 此生惟有梦来时:指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再相见,只有在梦中重温。

典故解析:

“高丽条脱雕红玉”中的高丽,指的是古代朝鲜的文化和艺术,体现了对异域风情的向往与怀念。琵琶在古代是重要的乐器,常用来表达情感。诗中提到的蛛网和故物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对过去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北宋文人群体中的重要人物,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尤其在诗歌和书法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之后,诗人常常通过梦境的意象,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的画面,透过细腻的意象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索。首句提到的“高丽条脱雕红玉”,让人联想到异国的文化与美丽,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接着,琵琶的声音在室内回荡,表现了音乐的魅力与共鸣,似乎暗示着对往昔的追忆。

后两句则转向了现实的沉重,蛛网和煤油灯的描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孤寂。故物的暗淡映照出过往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常,令人深感惋惜。最后一句“此生惟有梦来时”,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渴望。通过梦境,诗人得以暂时逃离现实的束缚,回到那段美好的时光,体现出深切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丽条脱雕红玉:高丽的丝织品脱落,雕刻成红色的玉器,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 逻逤琵琶撚绿丝:琵琶的声音在房间中回荡,撚动着绿丝弦,营造出音乐的氛围,暗示对过去的追忆。
  3. 蛛网屋煤昏故物:蛛网覆盖的屋子,煤油灯光暗淡,映照出旧物,表现出现实的孤寂与无奈。
  4. 此生惟有梦来时:这一生中,唯有在梦中才能再次相见,表达对过去美好的渴望与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现实的孤寂与梦境的理想进行对比,生动地呈现出内心的矛盾。
  • 拟人:琵琶的声音被赋予了生命,表现出音乐的感染力。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通过梦境,诗人得以短暂逃离现实,感受到心灵的慰藉与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丽:象征异域风情与文化的向往。
  • 琵琶:代表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 蛛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荒凉。
  • 故物:暗示对过去的怀念与追忆。
  • :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逃避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丽指的是哪个国家? A. 日本
    B. 韩国
    C. 中国
    D. 越南

  2. 诗中“撚绿丝”指的是什么乐器? A. 古筝
    B. 琵琶
    C. 二胡
    D. 笛子

  3. 诗中“此生惟有梦来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满足
    B. 对过去的渴望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过去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意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其四》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对生活沉重感的反思,而李白则偏向于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