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步西园》

时间: 2025-01-06 13:34:15

急雨正新霁,林端明晚霞。

松亭临旷绝,竹径入欹斜。

花落留深草,泉生上浅沙。

稚圭贫亦乐,一部奏池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晴步西园 文同 〔宋代〕

急雨正新霁,林端明晚霞。 松亭临旷绝,竹径入欹斜。 花落留深草,泉生上浅沙。 稚圭贫亦乐,一部奏池蛙。

白话文翻译:

刚刚经历了一场急雨,现在天空放晴,林梢上晚霞明亮。 松树下的亭子面对着空旷绝美的景色,竹林小径斜斜地延伸。 花儿凋落,留在茂密的草丛中,泉水从浅沙上涌出。 即使贫穷,稚圭依然快乐,池塘里的蛙声就像一部乐曲。

注释:

  • 新霁:刚刚放晴。
  • 林端:林梢。
  • 明晚霞:晚霞明亮。
  • 临旷绝:面对着空旷绝美的景色。
  • 欹斜:斜斜地。
  • 稚圭: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自己。
  • 一部奏池蛙:池塘里的蛙声就像一部乐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雨后西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文同漫步西园时,被雨后的美景所触动而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放晴的西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霞、松亭、竹径、花落、泉生等景象,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中“急雨正新霁”一句,既表达了雨后的清新,又暗示了生活的起伏变化。“稚圭贫亦乐”一句,则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急雨正新霁”:急雨过后,天空刚刚放晴,带来一种清新感。
  • “林端明晚霞”:林梢上的晚霞明亮,增添了景色的美感。
  • “松亭临旷绝”:松树下的亭子面对着空旷绝美的景色,显得格外宁静。
  • “竹径入欹斜”:竹林小径斜斜地延伸,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
  • “花落留深草”:花儿凋落,留在茂密的草丛中,显得自然而和谐。
  • “泉生上浅沙”:泉水从浅沙上涌出,增添了生机。
  • “稚圭贫亦乐”:即使贫穷,稚圭依然快乐,体现了对生活的满足。
  • “一部奏池蛙”:池塘里的蛙声就像一部乐曲,增添了自然的音乐美。

修辞手法:

  • 比喻:“一部奏池蛙”将蛙声比作乐曲,形象生动。
  • 拟人:“泉生上浅沙”中的“生”字赋予泉水以生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西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晚霞:象征着美丽和变化。
  • 松亭:象征着宁静和坚韧。
  • 竹径:象征着幽雅和深远。
  • 花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自然。
  • 泉生: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池蛙: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和音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急雨正新霁”一句,表达了什么? A. 雨后的清新感 B. 雨前的紧张感 C. 雨中的压抑感 D. 雨后的悲伤感

  2. “稚圭贫亦乐”一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贫穷的无奈 B. 对贫穷的厌恶 C. 对贫穷的满足 D. 对贫穷的逃避

  3. 诗中“一部奏池蛙”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文同的《晴步西园》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简朴生活的满足,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文同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