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诗六韵奉寄兴州分判诚之蒲兄》
时间: 2025-01-17 10:10: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兴山水郡,左右有佳处。 仙岩蝉两壳,佛字玉一柱。 神坑孕金砾,灵窦泄琼乳。 乳柱石窟寺,不辨文字古。 主人好事者,乃我诗酒侣。 安得陪后乘,放荡此历睹。
白话文翻译:
武兴是一个山水环绕的郡县,四周有许多美景。 仙岩像蝉的两片壳,佛字像一根玉柱。 神坑孕育着金色的砾石,灵窦流淌着琼浆般的乳液。 乳柱支撑的石窟寺,古老的文字已难以辨认。 主人是个喜欢做事情的人,是我的诗酒伙伴。 我多么希望能陪同在后,自由自在地游览这些美景。
注释:
- 武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理想之地。
- 仙岩蝉两壳:形容岩石形状奇特,像蝉的两片壳。
- 佛字玉一柱:形容石柱上的佛字如同玉石一般。
- 神坑孕金砾:神坑指神秘的坑穴,孕金砾指坑中孕育着金色的砾石。
- 灵窦泄琼乳:灵窦指灵秀的洞穴,泄琼乳形容洞穴中流出如琼浆般的乳液。
- 乳柱石窟寺:指石窟寺中由乳液形成的石柱支撑。
- 不辨文字古:形容石窟寺中的文字古老到难以辨认。
- 主人好事者:指诗中的“诚之蒲兄”,即诗人的朋友,喜欢做事情的人。
- 诗酒侣:指诗人和朋友一起作诗饮酒的伙伴。
- 安得陪后乘:希望有机会陪同在后,即跟随朋友一起游览。
- 放荡此历睹:自由自在地游览并亲眼目睹这些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这首诗是文同写给友人诚之蒲兄的,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文同在游历或想象中的武兴山水郡时,对那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友人诚之蒲兄的友情表达。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武兴山水郡的美景为背景,通过对仙岩、佛字、神坑、灵窦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仙岩蝉两壳,佛字玉一柱”等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奇特与美丽。同时,诗人通过对“主人好事者,乃我诗酒侣”的描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武兴山水郡,左右有佳处:开篇点明地点,武兴是一个山水环绕的郡县,四周有许多美景。
- 仙岩蝉两壳,佛字玉一柱:运用比喻,形容仙岩像蝉的两片壳,佛字像一根玉柱,形象生动。
- 神坑孕金砾,灵窦泄琼乳:神坑孕育着金色的砾石,灵窦流淌着琼浆般的乳液,描绘了神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 乳柱石窟寺,不辨文字古:乳柱支撑的石窟寺,古老的文字已难以辨认,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感。
- 主人好事者,乃我诗酒侣:主人是个喜欢做事情的人,是我的诗酒伙伴,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 安得陪后乘,放荡此历睹:希望有机会陪同在后,自由自在地游览并亲眼目睹这些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岩蝉两壳,佛字玉一柱”,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
- 拟人:如“神坑孕金砾,灵窦泄琼乳”,赋予自然景观以生命力。
- 对仗:如“仙岩蝉两壳,佛字玉一柱”,句式工整,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武兴山水郡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通过对友人的描述,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仙岩:比喻为蝉的两片壳,形象生动,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奇特。
- 佛字:比喻为玉柱,形象高贵,展现了人文景观的美丽。
- 神坑:孕育着金色的砾石,神秘而美丽,展现了自然的神秘感。
- 灵窦:流淌着琼浆般的乳液,灵秀而美丽,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仙岩蝉两壳”形容的是什么? A. 岩石形状 B. 佛字形状 C. 神坑形状 D. 灵窦形状
-
诗中“佛字玉一柱”形容的是什么? A. 岩石形状 B. 佛字形状 C. 神坑形状 D. 灵窦形状
-
诗中“主人好事者”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诚之蒲兄 C. 石窟寺的僧人 D. 武兴的居民
-
诗中“安得陪后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希望陪同在后,自由自在地游览美景 B. 希望成为武兴的居民 C. 希望成为石窟寺的僧人 D. 希望成为诚之蒲兄的助手
答案:
- A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壮丽山河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文同的《拙诗六韵奉寄兴州分判诚之蒲兄》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但文同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友情和对自然景观的具体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意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文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这首诗的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