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
时间: 2025-01-19 17:50: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传 李珣 〔唐代〕
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春暮,微雨,送君南浦,愁敛双蛾。落花深处,啼鸟似逐离歌,粉檀珠泪和临流更把同心结。情哽咽,后会何时节?不堪回首相望,已隔汀洲,橹声幽。
白话文翻译:
离去,离去,不知去向何方,巴楚之地遥远,山水相依。朝云暮雨,依旧在十二峰前,猿声传到客船,愁肠如同丁香结,因为离别,故国的音信断绝。想象佳人在花下,对着明月春风,恨意应当相同。春暮时节,微雨中,送你到南浦,愁容紧锁双眉。落花深处,啼鸟仿佛追逐离歌,粉红色的泪珠与流水混合,更把同心结系上。情感哽咽,不知何时再会?不堪回首相望,已经隔着汀洲,橹声幽幽。
注释: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巴楚: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四川、湖北一带。
-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传说中的神山。
- 愁肠岂异丁香结:比喻愁苦如同丁香的花蕾,难以解开。
- 故国音书绝:指与故乡的联系断绝。
- 南浦:地名,常用来指送别之地。
- 粉檀珠泪:形容女子泪如珠玉。
- 同心结:象征爱情的结,常用来表示情侣之间的情感。
诗词背景:
李珣是唐代诗人,其生平资料不多,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离别之情和山水之美。这首《河传》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通过对巴楚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佳人的深情。诗中“朝云暮雨”和“十二峰前”等词句,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和对离别情感的深刻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巴楚山水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遥远而深情的氛围。诗中的“朝云暮雨”和“十二峰前”等词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猿声、流水、落花、啼鸟等意象,都被赋予了离别的哀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伤和不舍。诗人在表达离别之情的同时,也透露出对故国和佳人的深切思念,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离别诗,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开篇即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对远方的迷茫,巴楚的山水相连,象征着离别的遥远和不可逾越。
- “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猿声和丁香结都是离愁的象征。
- “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想象佳人在花下的情景,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恨意。
- “春暮,微雨,送君南浦,愁敛双蛾。落花深处,啼鸟似逐离歌,粉檀珠泪和临流更把同心结。”: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通过落花、啼鸟等意象,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不舍。
- “情哽咽,后会何时节?不堪回首相望,已隔汀洲,橹声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的回忆,橹声幽幽,增添了离别的凄凉。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肠岂异丁香结”,将愁苦比作丁香的花蕾,形象生动。
- 拟人:如“啼鸟似逐离歌”,将啼鸟赋予了追逐离歌的行为,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 对仗:如“朝云暮雨”,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巴楚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佳人的深情。诗中的自然景观和意象都被赋予了离别的哀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伤和不舍。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朝云暮雨:象征着变幻无常的自然现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十二峰前:指巫山十二峰,传说中的神山,象征着遥远和不可逾越。
- 猿声:象征着孤独和哀愁。
- 落花:象征着离别的哀愁和时光的流逝。
- 啼鸟:象征着离别的哀愁和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十二峰前”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巫山十二峰 B. 泰山 C. 黄山 D. 华山
-
诗中的“愁肠岂异丁香结”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的“南浦”常用来指什么? A. 送别之地 B. 聚会之地 C. 游玩之地 D. 居住之地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
- 王维的《送别》: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不舍。
诗词对比:
- 李珣的《河传》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但李珣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的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珣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李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珣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