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士敦赴成都兵钤》

时间: 2025-01-06 15:29:50

扬雄老病久思归,家在成都更向西。

邂逅王孙驰驿骑,丁宁父老问耕犁。

禅房何处不行乐,壁像君家有旧题。

德厚不妨三世将,时平空见万夫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高士敦赴成都兵钤
作者:苏辙

扬雄老病久思归,
家在成都更向西。
邂逅王孙驰驿骑,
丁宁父老问耕犁。
禅房何处不行乐,
壁像君家有旧题。
德厚不妨三世将,
时平空见万夫齐。

白话文翻译:

扬雄因年老多病,久以来希望能够回归故乡,他的家在成都,离这里更向西。偶然遇见王孙骑着快马驰骋而来,向乡里的父老询问耕作情况。禅房哪里没有乐趣呢?墙上所画的像是你家以前的题词。品德深厚的人不妨代代相传,正值太平之时,看见万夫齐心。

注释:

  • 扬雄: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因病多年未归故乡。
  • 王孙:古代对贵族或士人后代的称呼。
  • 丁宁:指亲切地询问。
  • 耕犁:指农耕和犁地,象征田园生活。
  • 禅房:指修行的僧舍,隐喻安逸的生活。
  • 壁像:墙壁上的画作,可能是有名的题词或诗句。
  • 德厚:品德高尚,指人品不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冷庐,苏轼的弟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辙的晚年,时值战乱逐渐平息之际,士人们纷纷返乡。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了士人对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扬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和对平和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扬雄老病久思归”点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接着通过“邂逅王孙驰驿骑”描绘了与友人相遇的场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诗人用“丁宁父老问耕犁”展现了对家乡父老的关心,进一步深化了对故土的思念。

接下来的“禅房何处不行乐,壁像君家有旧题”则表达了对平和生活的向往,禅房象征着安宁的生活状态,而旧题则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两句“德厚不妨三世将,时平空见万夫齐”则传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强调了在社会安定的环境中,人人都应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故乡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扬雄老病久思归:揭示扬雄的老病与对故乡的思念。
  2. 家在成都更向西:强调了故乡的位置,表现出对家乡的依恋。
  3. 邂逅王孙驰驿骑: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4. 丁宁父老问耕犁:展现了对家乡父老的关心,反映了乡情。
  5. 禅房何处不行乐: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6. 壁像君家有旧题:暗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7. 德厚不妨三世将: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8. 时平空见万夫齐:表达了在和平时代,人人团结一致的美好愿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家在成都更向西”和“丁宁父老问耕犁”形成对比。
  • 比喻:将禅房比作安乐的居所,隐喻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扬雄的思乡之情为主线,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扬雄:象征着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 王孙:代表了士人阶层的友谊与联系。
  • 耕犁:象征着农耕生活的安宁与和谐。
  • 禅房:隐喻内心的安宁与乐趣。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故乡、友情与理想生活的美好描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扬雄”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宋代
  2. “丁宁父老”中的“丁宁”是什么意思?

    • A. 询问
    • B. 祝福
    • C. 告别
  3. “德厚不妨三世将”这句的意思是?

    • A. 品德高尚的人可以传承
    • B. 时势变化无常
    • C. 世人应团结一致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苏辙与王勃的作品均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苏辙更侧重于品德与社会责任,而王勃则多表现个人理想与人生哲学。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