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平仲著作江州官舍小庵》

时间: 2025-01-06 15:16:18

近山不作看山计,引水新成照水庵。

闭口忘言中自饱,安心度日更谁参。

简编围绕穿书蠹,窗户低回作茧蚕。

我亦一轩容膝住,敝裘粗饭有余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近山不作看山计,引水新成照水庵。
闭口忘言中自饱,安心度日更谁参。
简编围绕穿书蠹,窗户低回作茧蚕。
我亦一轩容膝住,敝裘粗饭有余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诗人不去算计近山的美景,而是把引水的工作完成,以便照亮这间小庵。闭口不言却能自得其乐,安心度日,谁来打扰呢?周围的简陋环境如同书虫啃噬的书本,窗户低矮,像是蚕茧般的安静。我在这里安静居住,穿着破旧的衣裳,吃着简单的饭食,也觉得格外甘甜满足。

注释:

  1. 近山不作看山计:指不去算计、追求远处的美景,强调一种淡泊的心态。
  2. 引水新成照水庵:引水是为了给小庵提供水源,照亮生活和环境。
  3. 闭口忘言中自饱:不言语、忘却烦恼,自得其乐。
  4. 简编围绕穿书蠹:形容环境简陋,书本被虫子啃噬,象征生活的朴素。
  5. 窗户低回作茧蚕:窗户低矮,形似蚕茧,暗示一种封闭而安静的居住状态。
  6. 我亦一轩容膝住:我也有一间可以容膝的小屋,表明生活空间的狭小。
  7. 敝裘粗饭有余甘:虽然穿着破旧,饭菜简单,但依然感到满足和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东坡的弟弟。他的诗词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江州官舍的小庵中,诗人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因政治风波而被贬。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反而感到一份宁静与满足,表达了对淡泊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苏辙的《江州官舍小庵》通过简洁而深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中,作者以“近山不作看山计”开篇,表达了对外物的无欲无求,强调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其追逐外界的美好,不如安于现状,享受当下的生活。引水成庵的行为,象征着诗人将自然融入生活,体现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理想。

诗中“闭口忘言中自饱”更是传达了作者对内心平和的追求,言语在此显得多余,真正的满足来自内心的安宁与自足。接下来的“简编围绕穿书蠹”则体现了生活的朴素与简陋,然而这些并未让诗人感到沮丧,反而使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最后两句中,诗人自述“我亦一轩容膝住,敝裘粗饭有余甘”,将个人的生活状况与内心的满足感形成鲜明对比。虽然生活环境简陋,但在这种简单的生活中,诗人却能体会到生活的甘甜,这是一种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接受。

整首诗在简约中蕴含深邃的哲理,表现了苏辙对自我、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展现了其高洁的情操和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近山不作看山计:这里表现出诗人的淡泊,指不去追逐远方的美景,而是专心于眼前的生活。
  2. 引水新成照水庵:引水为庵所用,强调了生活的自给自足,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闭口忘言中自饱:在寂静中,内心的满足感超越了外界的喧嚣。
  4. 安心度日更谁参:安静地度过日子,外界的干扰与否已无所谓。
  5. 简编围绕穿书蠹:简陋的环境被书虫侵蚀,象征了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6. 窗户低回作茧蚕:形象地描绘了居所的封闭与安静。
  7. 我亦一轩容膝住:自谦地描述自己的居住条件,显示一种对生活的满足。
  8. 敝裘粗饭有余甘: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知足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窗户比作蚕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活的封闭与安宁。
  • 对仗:如“闭口忘言”与“安心度日”,形成一种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强调一种超脱与自足的生活态度,表现出诗人对外界纷扰的淡然与内心的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自然与远方的美好,反映诗人的向往与超然。
  2. :代表生命与滋养,诗人通过引水来与自然相连。
  3. :象征隐居与安宁,体现诗人渴望的生活状态。
  4. 书虫:象征生活的简陋与真实,暗示对知识的追求与生活的无奈。
  5. 窗户:象征内心的封闭与安静,映射出诗人对尘世的逃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满足? A. 通过追求外物
    B. 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
    C. 通过奢华的生活

  2. 诗中的“闭口忘言”寓意是什么? A. 不愿与人交流
    B. 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C. 生活的无聊

  3. 诗中提到的“穿书蠹”象征着: A. 书籍的珍贵
    B. 生活的贫乏
    C. 学识的渊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王维的《鹿柴》: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1. 苏轼《题西林壁》: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哲理的思考,强调“横看成岭侧成峰”。
  2. 李白《庐山谣》: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辙更注重生活的平淡与自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集》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