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寅庵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7:40:08

大若塘边擉网鱼,小桃源口带经锄。

诗催孺子成鸡栅,茶约邻翁掘芋区。

苦楝狂风寒彻骨,黄梅细雨润如酥。

此时睡到日三丈,自起开关招酒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若塘边擉网鱼,小桃源口带经锄。
诗催孺子成鸡栅,茶约邻翁掘芋区。
苦楝狂风寒彻骨,黄梅细雨润如酥。
此时睡到日三丈,自起开关招酒徒。

白话文翻译:

在大塘边,网鱼的人正在忙碌,小桃源的出口正有人在耕作。
诗歌催促着孩子们搭建鸡栅,茶宴邀请邻居翁在挖掘芋头。
苦楝树在狂风中瑟瑟发抖,黄梅时节的细雨如酥般滋润。
此时我睡到日头高升,自然醒来开门招呼酒客。

注释:

  • 擉网鱼:用网捕鱼。
  • 小桃源:指一个小而美好的地方,通常寓意桃花源。
  • 孺子:小孩子。
  • 鸡栅:小鸡的栖息地。
  • 邻翁:邻居的老翁。
  • 苦楝:一种树木,常用作药材。
  • 寒彻骨:形容寒冷透骨。
  • 润如酥:形容细雨滋润如同酥油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白沙,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擅长行书,作品风格清新隽永。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强调诗歌的个性与情趣,注重生活细节的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在繁忙的生活中,诗人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展现了他的田园情怀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次韵寅庵四首 其三》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感悟。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乡村的生机与劳动场景,尤其是“网鱼”和“耕作”,展现出一种朴实和自然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孩子和邻居的描写,表现出生活的温暖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苦楝狂风寒彻骨,黄梅细雨润如酥。”这两句则对比了自然界的严酷与温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诗中“寒彻骨”的痛苦与“润如酥”的滋润,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生活中的苦与乐。最后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说,尽管外界有风雨,但心中自有一片宁静。

整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若塘边擉网鱼:描绘塘边的渔夫,生活气息浓厚。
  2. 小桃源口带经锄:小桃源的出口有人在耕作,体现乡村的宁静。
  3. 诗催孺子成鸡栅:诗歌的力量促使孩子们参与劳动,展现诗歌的影响力。
  4. 茶约邻翁掘芋区:邀请邻居一起品茶和挖芋,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5. 苦楝狂风寒彻骨:自然的严酷,苦楝树在狂风中摇晃,传达寒冷的感觉。
  6. 黄梅细雨润如酥:黄梅时节的雨水滋润万物,形成对比。
  7. 此时睡到日三丈:诗人享受悠闲的生活,形象地描述了日头高升的时刻。
  8. 自起开关招酒徒:自然而然地起床招待朋友,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寒彻骨”与“润如酥”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意象:使用自然景象(如风、雨、鱼、芋)来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闲适愉悦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塘边:象征着自然与生活的结合。
  • 桃源:代表理想的生活境地。
  • 鸡栅: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繁荣。
  • 苦楝:代表生活中的艰辛。
  • 黄梅细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黄梅细雨”象征什么? a) 严寒
    b) 生命的滋润
    c) 无聊的生活

  2. 填空题:诗中的“孺子”指的是__

  3. 判断题:诗人对邻居的邀请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对/错)

答案:

  1. b) 生命的滋润
  2. 小孩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王维的《山居秋暘》:描绘了田园风光与生活的宁静。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李白的作品对比:黄庭坚关注生活的细节与平淡之美,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