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孙诗(后元和十年诏召入京及通州司马以后诗)》

时间: 2025-01-19 13:49:20

去日桐花半桐叶,别来桐树老桐孙。

城中过尽无穷事,白发满头归故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日桐花半桐叶,
别来桐树老桐孙。
城中过尽无穷事,
白发满头归故园。

白话文翻译:

过去的日子里,桐树开了一半的花,叶子也只剩下了一半;
离别后,桐树已经老去,结出了桐孙。
在城中经历了无数的事情,
满头白发,终于要回到故乡。

注释:

  • 桐花:指的是桐树的花,代表着春天和青春。
  • 桐叶:指桐树的叶子,象征着生长和生命的变化。
  • 桐孙:桐树的果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成熟。
  • 白发:指衰老,象征着经历和时光的流逝。
  • 故园:指自己生长的地方,充满了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晚唐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因其诗风清新流畅、通俗易懂而受到广泛喜爱。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然景物为主,擅长用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当时诗人被召入京任职,离开故乡的经历让他产生了浓厚的乡愁。同时,诗中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桐孙诗》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以“去日桐花半桐叶”引出,生动描绘了桐树的变化,暗喻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提到“别来桐树老桐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也流露出对时光不可逆转的无奈。接下来的“城中过尽无穷事”则展示了他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的疲惫与无奈,白头的象征更是加深了岁月的沉重感。最后一句“白发满头归故园”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满怀愁绪,渴望回到故乡,表达了对亲情和故土的深深依恋。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日桐花半桐叶”:描绘过去的桐树开花的景象,点出时间的流逝。
  2. “别来桐树老桐孙”:经过一段时间,桐树已经老去,暗示生命的无常。
  3. “城中过尽无穷事”:在城市中经历了许多事情,体现了生活的复杂与繁忙。
  4. “白发满头归故园”:白发是岁月的象征,诗人渴望回到故乡,表现深厚的乡情。

修辞手法

  • 比喻:桐树的变化象征人的成长与衰老。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工整,形成对比,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思念。诗人通过桐树的变化和个人经历,形象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桐花:象征青春与美好的记忆。
  2. 桐叶:代表生命的变化与成长。
  3. 桐孙: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成熟。
  4. 故园:象征归属感与思乡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桐孙”指的是什么?

    • A. 桐树的果实
    • B. 桐树的花
    • C. 桐树的叶子
    • D. 桐树的根
  2.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无所谓
    • B. 渴望与思念
    • C. 恨铁不成钢
    • D. 不屑一顾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离别的感伤。
  • 杜甫《月夜忆舍弟》:则体现了对亲情的思念,情感上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元稹诗选》
  3.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