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乐天》
时间: 2025-01-19 19:47: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乐天
作者: 元稹
闲夜思君坐到明,
追寻往事倍伤情。
同登科后心相合,
初得官时髭未生。
二十年来谙世路,
三千里外老江城。
犹应更有前途在,
知向人间何处行。
白话文翻译:
在这悠闲的夜晚,我思念你直到天明,
追忆往事更加使我伤感。
我们同登科举之后心意相通,
而我刚得官职时连胡须都尚未生长。
这二十年来我对世事已经十分熟悉,
却在三千里之外的老江城。
我相信未来仍有更好的前途,
但不知去人间何处去寻觅。
注释:
- 闲夜:悠闲的夜晚。
- 思君:思念你。
- 倍伤情:更加伤感。
- 同登科:指两人一同考中进士。
- 髭未生:胡须尚未长出,形容年轻。
- 谙世路:对世事十分了解。
- 三千里外:形容距离遥远。
- 老江城:指作者所处的地方,可能是江州。
典故解析:
- 同登科:指科举制度,唐代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仕途的机会。元稹与他的朋友白居易同登科,二人情谊深厚。
- 三千里:形象地表达了思念的遥远与隔绝,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强烈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简子,唐代著名诗人,和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情感真挚而细腻。
创作背景:
《寄乐天》写于元稹与白居易相识多年,二人曾有过深厚的友谊。诗中透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寄乐天》是一首表达友人思念之情的诗作,整首诗简单而真挚地流露出对友人的怀念。开篇“闲夜思君坐到明”便引入了思念的主题,“到明”不仅说明了思念的时间之长,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挂念。接下来的“追寻往事倍伤情”则进一步拓展了这一情感,追忆往事带来的伤感与愁苦交织在一起。
诗中提到“同登科后心相合”,展现了两人共通的经历与情感的默契,这种相知相惜的关系在古代文人中极为珍贵。而“初得官时髭未生”则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青涩与懵懂,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成长的过程。
后半部分“二十年来谙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熟悉与对友人的思念,尽管身处遥远的地方,心中仍有对未来的期许与探索的冲动。最后一句“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则是对未来的希冀,表达了在迷茫中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全诗以清新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夜思君坐到明:夜晚的宁静中,思念朋友的情感贯穿始终,直到天亮。
- 追寻往事倍伤情:回忆起过去的点滴,思念之情愈加浓烈。
- 同登科后心相合:共同经历了科举的成功,心灵相通,情谊加深。
- 初得官时髭未生:描绘年轻时的状态,象征着对青春的怀念。
- 二十年来谙世路: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事的熟悉。
- 三千里外老江城:强调距离的遥远,表现孤独与思念。
- 犹应更有前途在:尽管现状不如意,但仍抱有希望。
- 知向人间何处行:对未来的迷茫与探索,体现了人生的不确定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闲夜思君”和“追寻往事”形成对比,增强了对比效果。
- 比喻:没有明显的比喻,但通过形象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意象:夜晚、明光、往事等意象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明: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往事:承载着回忆与情感。
- 江城:代表着诗人的故乡,增添了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闲夜思君”意指什么?
A. 思念朋友
B. 感叹生活
C. 追忆往事 -
“同登科后心相合”中提到的“科”指什么?
A. 科技
B. 科举
C. 科学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思念
B. 友谊与人生的思考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寄乐天》与《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寄乐天》更侧重于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展望,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加强调离别的情感与自然的美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文集》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