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 碧桃,用碧山韵》
时间: 2024-12-31 19:41: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华 碧桃
作者:邓嘉缜 〔近代〕
酽寒十日待嫩晴,
薄暖唤醒春魂。
天台何许,铢衣留艳绯痕。
露井春帘赐锦,
恰小园纤绿扶裙。
应不负珊珊仙骨,
天上灵根。
长干去来双桨,
记渡江姊妹,
柳映闲门。
门中人面,那回细雨黄昏。
却笑出墙红杏,
只清明款醉山村。
凭对影梨花,
冷抱睡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经过十天寒冷等待温暖春天的场景,春天的气息唤醒了沉睡的生命。诗人回忆天台的美丽留下的痕迹,露水和春帘交织着春天的美丽,仿佛小园中纤细的绿裙子在轻拂。诗人希望不辜负那位如仙子般的女子,想起她的灵动和清雅。长干河上,回忆起姐妹渡江的情景,柳树映衬着闲适的门前。门里的人儿,回忆起那次细雨黄昏的情景,笑出墙外的红杏,一切都如同清明时节的山村一般醉人。最后,诗人对着梨花影子,冷冷地拥抱着睡梦中的云彩。
注释:
- 酽寒:浓烈的寒冷。
- 嫩晴:温暖的晴天。
- 铢衣:形容衣服的轻薄,留下美丽的痕迹。
- 春魂:春天的生机和气息。
- 珊珊仙骨:形容女子的美丽和灵动,像仙女一样。
- 长干:长干河,象征着乡愁和往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邓嘉缜,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字昱峰,号嘉缜,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清新婉约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其诗风多受元明诗影响,富有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春天,寓意着新生与希望,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出自然与人情的和谐交融。
诗歌鉴赏:
这首《露华 碧桃》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从寒冷中苏醒的过程。开篇的“酽寒十日待嫩晴”引人入胜,先是感受到冬季的寒冷,再转向春天的温暖,给人以强烈的时间对比感。接下来的“薄暖唤醒春魂”则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春天的到来不仅仅是气候的变化,更是一种生命的复苏。
诗中“天台何许,铢衣留艳绯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向往,天台的美丽如同遗留的痕迹,给人以美的联想。接着,诗人通过“露井春帘赐锦”的意境,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丰富,仿佛在春天的帘幕下,万物皆在生长。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人情。诗中提到的“长干去来双桨,记渡江姊妹”不仅是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最后的“凭对影梨花,冷抱睡云”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思念,诗人似乎在与春天的美好对话,诉说着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酽寒十日待嫩晴:经历了十天的寒冷,期待温暖的晴天。
- 薄暖唤醒春魂:温暖的气息唤醒了沉睡的春天生机。
- 天台何许,铢衣留艳绯痕:天台的美丽留下美好的记忆。
- 露井春帘赐锦,恰小园纤绿扶裙:春天的露水和帘子装点着小园的美丽。
- 应不负珊珊仙骨,天上灵根:不应辜负那位如仙女般的美丽女子。
- 长干去来双桨,记渡江姊妹,柳映闲门:回忆渡江的姐妹情,柳树映衬着门前的宁静。
- 门中人面,那回细雨黄昏:回忆起那次细雨黄昏的情景。
- 却笑出墙红杏,只清明款醉山村:墙外的红杏令人会心一笑,宛如清明时节的美丽山村。
- 凭对影梨花,冷抱睡云:对着梨花的影子,冷冷地拥抱着梦中的云彩。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魂”比喻春天的生机,生动形象。
- 拟人:将春天描绘成有灵性的存在,生动地展现春天的温暖。
- 对仗:如“长干去来双桨,记渡江姊妹”,工整而富有韵律。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以及对生活深刻的感悟。诗人在描绘春天的美丽时,也流露出对人情的思考与感怀,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新生与希望,带来万物复苏的气息。
- 露水:象征清新与纯洁,春天的象征。
- 仙女:象征美丽与灵动,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女性的向往。
- 柳树:象征柔情与思念,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梨花:象征纯洁与美好,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等待的天气是: A. 酽寒十日
B. 暑热三日
C. 清风两日
D. 秋雨五日 -
“长干去来双桨”中的“双桨”指的是: A. 两只手
B. 两只船
C. 两根桨
D. 两位姐妹 -
诗中描绘的门前景象是: A. 竹林
B. 柳树
C. 桃花
D. 桂花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花非花》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邓嘉缜的春天意象:李白的春天多表现为豪放与奔放,而邓嘉缜则更加细腻与婉约,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人情的温暖。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