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
时间: 2025-01-17 09:34: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华
作者: 李慈铭〔清代〕
琳宫最忆。有鹿女衔来,分外娇绝。
借与露华,轻把黛螺微拂。
似曾绿萼初开,换了玉环标格。
留仙住回头暗看,唾痕凝碧。
春风几度相识。只倚遍栏干。
谁忍攀摘。赋就睡妆,偏漏宓妃消息。
带颦转入朱门,可比坠楼颜色。
灯影下,何时翠蛾重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最让我回忆起琳宫的美丽佳人,她像鹿女一样娇美动人。
我借着露水的光华,轻轻拂动着她的黛眉。
仿佛曾见那绿萼初开,换上了玉环的姿态。
她回头暗暗瞥了一眼,唾痕在碧色的衣裳上凝结。
春风几次与她相识,我只是倚在栏杆旁。
谁忍心去采摘那娇花?赋诗时却漏出了宓妃的消息。
她眉头微皱,缓缓转入朱红的门,仿佛颜色如同坠楼一般。
灯影下,何时能再见到她那翠蛾重出?
注释:
字词注释:
- 琳宫:指美丽的宫殿。
- 鹿女:比喻美丽的少女。
- 露华:露水的光华,形容清晨的美丽。
- 黛螺:指眉毛,黛指颜色,螺指形状。
- 玉环:指美人的装饰,象征美丽。
- 留仙:留住仙女,形容美好而难以忘怀的情景。
- 唾痕凝碧:唾痕比喻情感的痕迹,凝碧形容清澈的颜色。
- 宓妃:古代著名的美人,象征美丽与神秘。
典故解析:
- 宓妃:传说中的美女,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朱门:古代豪门大户的门,象征富贵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是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意境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人生哲理与人际关系,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女性的赞美。诗中融入对春天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爱与美的渴望。
诗歌鉴赏:
《露华》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全诗以琳宫的佳人作为引子,描绘了一个春日早晨的美丽画面。开头以“琳宫最忆”引出对美好回忆的思绪,接着通过“有鹿女衔来,分外娇绝”将美人比作娇嫩的鹿女,增添了诗的灵动感。诗中对露华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美的敏锐感受。
“似曾绿萼初开,换了玉环标格”一句,既表现了美人的娇艳,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仿佛春天的花朵已悄然绽放,映衬出一份脆弱与美好。后面几句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表达了一种既想把握又无法实现的情感。整首诗在灯影下的结尾,留下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形成一种美丽而又忧伤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琳宫最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
- “有鹿女衔来,分外娇绝”:通过鹿女的比喻突出美女的娇美。
- “借与露华,轻把黛螺微拂”:描写了轻柔的动作,增添了诗的柔美。
- “似曾绿萼初开,换了玉环标格”:暗示花开与人美的瞬间,时间的流逝。
- “留仙住回头暗看,唾痕凝碧”:表现了美人回眸的瞬间,感情的痕迹。
- “春风几度相识”:表达与美人相识的美好时光。
- “谁忍攀摘”:流露出对美的珍惜与不忍心采摘的情感。
- “赋就睡妆,偏漏宓妃消息”:表达了创作时的灵感与对美的渴望。
- “带颦转入朱门”:描绘了美人转身的优雅姿态。
- “灯影下,何时翠蛾重出”:表达了对再次相见的期盼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比作“鹿女”,增强诗的形象性。
- 拟人:用“回头暗看”赋予美人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既有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琳宫:象征美好与珍贵。
- 鹿女:美丽的少女,象征青春与娇嫩。
- 露华:春天的象征,代表清新与自然。
- 玉环:象征女性的美丽与高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琳宫最忆”中的“琳宫”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宫殿
- B. 一种花
- C. 诗人的家
- D. 一种乐器
-
“有鹿女衔来,分外娇绝”中的“鹿女”比喻什么?
- A. 漂亮的花
- B. 美丽的少女
- C. 清澈的水
- D. 一种动物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庐山谣》与李慈铭的《露华》,两者均描绘自然美与人情美,但李白更注重豪放的情感,而李慈铭则体现了细腻的情感与对美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