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 白牡丹》
时间: 2024-12-31 02:4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华 白牡丹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素妆淡淡。喜绝代琼姿,皎皎难染。
路入庾关,能见梅花无忝。
一枝不必姚黄,已夺越娘光艳。
炎天热琼台夜深,牖户休掩。
盈盈半压朱槛。正浣出天香,珠露微点。
笑谢洛阳花估,国色长占。
想暖稍展氍毹,更使玉人匀脸。
当影坐,衔杯共对不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白牡丹的美丽和清雅,首句以“素妆淡淡”形容牡丹的妆容清淡,仿佛没有浓妆,却显得更加娇美。诗人喜爱这种绝代的姿态,洁白的花瓣如同玉石般美丽,令人难以染上其他颜色。路过庾关,能看到梅花盛开而不显得寒冷。牡丹花不必追求姚黄的艳丽,已然夺去了越娘的光彩。炎热的夏天,夜深时分,窗户不必紧闭,微风轻拂,花香四溢,露珠轻轻点缀其上。诗人感慨洛阳的花市,牡丹的国色常占鳌头,想象着温暖的氍毹铺展,更让人如玉般的美人显得更加动人。坐在花影下,举杯对饮,乐此不疲。
注释
字词注释
- 素妆淡淡:素颜妆容淡雅。
- 绝代琼姿:绝世的美丽姿态。
- 庾关:指庾信所居之地,象征梅花。
- 姚黄:古代名花,常与牡丹相提并论。
- 越娘:指越地的美女,象征美丽。
- 琼台:美丽的台阶或地方,常用来形容高雅之处。
- 盈盈:形容女子轻盈的样子。
- 朱槛:红色的窗栏。
- 洛阳花估:洛阳的花市,象征名花名妓。
典故解析
- 庾关梅花:庾信是南朝的诗人,梅花象征高洁的品格。
- 姚黄与越娘:两种古代名花,分别象征不同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0年-1640年),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花卉和自然景物见长。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美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代表了明代文人的情怀与风格。
创作背景
《露华 白牡丹》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花卉,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露华 白牡丹》以清雅的笔调描绘了白牡丹的美丽,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屈大均通过“素妆淡淡”开篇,直接引入了白牡丹的独特魅力,强调了她的自然之美和清新脱俗。接着,诗人将牡丹与梅花相提并论,表现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夏天的夜晚,窗户微开,花香四溢,露珠轻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尤其是“笑谢洛阳花估”一句,通过对洛阳名花的提及,既表现了牡丹的国色天香,又暗含了对繁华背后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对比手法,牡丹的清雅与姚黄的艳丽相对比,突出白牡丹的独特之处,表现出一种高洁的审美情趣。诗人在最后以“当影坐,衔杯共对不厌”收尾,表达了与友人共饮的惬意,增添了一种人情味和生活的乐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素妆淡淡:开篇以清淡的妆容突显牡丹的自然美。
- 喜绝代琼姿,皎皎难染:赞美其绝世之姿,难以用染色来形容。
- 路入庾关,能见梅花无忝:经过庾关,梅花盛开,显得高洁。
- 一枝不必姚黄,已夺越娘光艳:牡丹无需追求姚黄的艳丽,已经胜过越娘的美丽。
- 炎天热琼台夜深,牖户休掩:在炎热的夏夜,窗户不必关紧,花香弥漫。
- 盈盈半压朱槛:花影轻盈,映照在红色的窗栏上。
- 正浣出天香,珠露微点:花香四溢,露珠点缀其间。
- 笑谢洛阳花估,国色长占:对洛阳名花的感慨,牡丹的美丽常占鳌头。
- 想暖稍展氍毹,更使玉人匀脸:想象温暖的环境中,美人更加娇艳。
- 当影坐,衔杯共对不厌: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乐在其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比作绝代佳人,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通过“盈盈半压朱槛”赋予花朵灵动的特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自然之美和人情的细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以及对友人之间情谊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牡丹:象征纯洁与高雅,代表理想化的美。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洛阳:象征繁华与美丽。
文化内涵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被誉为“花王”,象征着富贵与繁华,而白牡丹则代表着一种清新脱俗的美,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绝代琼姿”是指哪种花?
- A. 梅花
- B. 白牡丹
- C. 姚黄
-
“盈盈半压朱槛”中的“盈盈”形容的是?
- A. 花的香气
- B. 女子的轻盈
- C. 露珠的晶莹
-
诗人通过比较白牡丹与哪种花来突出其美丽?
- A. 玫瑰
- B. 姚黄
- C. 樱花
答案
- B. 白牡丹
- B. 女子的轻盈
- B. 姚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所作的《葬花吟》
诗词对比
屈大均《露华 白牡丹》 vs 李白《庐山谣》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屈大均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语言展现壮丽的山河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屈大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