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同弟观侄津往宝幢哭刑部伯求弟道从》
时间: 2025-01-19 17:25: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劫火不飞处,便如仙洞源。
载秧交野艇,卖笋到僧门。
潮水河分港,南风雨暗村。
家山百里外,回首已黄昏。
白话文翻译:
在那遭受劫火的地方,仿佛是仙人的洞府源头。
小船载着秧苗穿行在田野之间,卖笋的船只驶向寺庙。
潮水把河流分开港口,南风伴随着雨水笼罩着村庄。
家乡在百里之外,回头望去,已是黄昏时分。
注释:
- 劫火:指大火灾。
- 仙洞:指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洞穴。
- 载秧:指装着秧苗。
- 交野艇:小船在田野间穿行。
- 卖笋:指出售竹笋。
- 南风:来自南方的风。
- 雨暗村:雨水使村庄显得阴暗。
- 家山:家乡的山。
- 黄昏:日落时分,天色渐暗。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仙洞”可能是指道教文化中的神秘之地,象征着理想与超脱的境界;而“家山百里外”则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词表现出的情感细腻和对自然的独特观察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三月晦日,诗人和弟弟一同前往刑部为已故的伯父哀悼。此时春天即将结束,诗人心中充满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递出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命的感伤。开头以“劫火不飞处”引入,鲜明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中的灾难,使整个诗篇带着一丝沉重。接着,诗人描绘了春日的田野,舟行于水,恬静的场景与内心的哀痛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展现了生与死、宁静与悲伤的交融。最后一句“回首已黄昏”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故乡的眷恋。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深邃,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劫火不飞处,便如仙洞源。”:描绘了劫后余生的景象,劫火后的地方仿佛是人间的仙境,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再生的可能。
- “载秧交野艇,卖笋到僧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农民忙于耕作与生活,生活的琐碎与悲痛交错。
- “潮水河分港,南风雨暗村。”: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交织,南风与雨水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气氛,寓意着诗人心中的哀伤。
- “家山百里外,回首已黄昏。”:诗人在远行中回望故乡,黄昏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对故乡深切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劫火后的地方比作仙洞,形成强烈的对比。
- 对仗:如“潮水河分港,南风雨暗村”,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春日田野的描写与黄昏时分的情感反思,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悲痛中寻求生命意义的执着。
意象分析:
- 劫火:象征人生的磨难与挑战。
- 仙洞:理想、超越与归宿。
- 秧苗:生长与希望的象征。
- 黄昏:时间流逝、生命的终结与思念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劫火”指的是什么?
- A. 大火灾
- B. 仙人的洞府
- C. 农田的秧苗
-
“家山百里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故乡的怀念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未来的期待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生命的无常与思念
- B. 大自然的美丽
- C. 生活的忙碌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中同样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通过月光的意象表达了忧伤与孤独;而陈著的诗则在田野和黄昏的意象中融合了对故乡的深情,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词解析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