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单君范古意六首 其一 农》
时间: 2025-01-06 12:06:10意思解释
和单君范古意六首 其一 农
作者: 陈著 〔宋代〕
原文展示
岁事有丰歉,官税无减除。
谁知山中田,沙土多蒿蒌。
秋来倘有成,犹恐才半租。
或其水旱至,不足偿耰锄。
叹息家百亩,无复三代初。
妻儿忽相问,明朝饮何如。
白话文翻译
这一年农事有丰收也有歉收,官府的税收却没有减少。
谁能知道山里的田地,沙土里长满了蒿草?
到了秋天如果有收成,恐怕也只够交一半的租子。
或者因为水旱不均,根本无法偿还耕作的辛劳。
我叹息着家中有百亩土地,却再也没有了三代人初时的丰饶。
我的妻儿突然问我,明天的饮食该怎么解决?
注释
- 岁事:指农事,即一年中的农作情况。
- 官税:指政府征收的税。
- 蒿蒌:指草木,特别是一些杂草。
- 才半租:只够交一半的租子,形容收成稀少。
- 耰锄:耕作的工具,象征农民辛勤劳作。
- 三代初:指三代人以前的丰收景象,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农民生活和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农民受到自然灾害和官府重税的双重影响,生活困苦,诗人以此诗描绘了农民的艰辛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宋代农村的真实状况。诗开头提到“岁事有丰歉”,直接点明农事的波动,接着“官税无减除”突显了官府对农民的压迫。诗中“沙土多蒿蒌”一联,将贫瘠的土地与难以耕作的现实结合,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农民的无奈与辛劳。接下来,诗人以“秋来倘有成”表达了对收成的渺茫期待,而“犹恐才半租”则暗示了即使有所收获,也难以维持生计。最后的“妻儿忽相问,明朝饮何如”更是将农民的困境传递给读者,令人深感其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整首诗在沉重的基调下,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未来的茫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事有丰歉:说明农事的收成与歉收并存,反映出农业的不确定性。
- 官税无减除:即使收成不好,官府的税收依然没有减轻,显示了农民的困境。
- 谁知山中田:表达对环境的无奈,山地的土质差,影响农作。
- 沙土多蒿蒌:描绘了田地的贫瘠,象征着无望的耕作。
- 秋来倘有成:秋天到了,期待收成的渺茫。
- 犹恐才半租:收入少到只够交一半租金,表现出生活的窘迫。
- 或其水旱至:水旱不均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显示天气的不稳定。
- 不足偿耰锄:辛苦的耕作可能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 叹息家百亩:感叹自己拥有的土地却无法给家庭带来富裕。
- 无复三代初:回忆过去的丰收,感慨现状的凋零。
- 妻儿忽相问:家庭的经济压力显露无遗,反映出生活的困窘。
- 明朝饮何如:对未来生计的担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丰歉的对比,突出农民生活的艰难。
- 象征:土地、草木象征着农民的生计与希望。
- 反问:以“谁知”反问,增强诗的沉重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农民在自然和社会压力下的艰难处境,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丰歉:象征着农民生活的波动。
- 蒿蒌:代表贫瘠的土地和失去的希望。
- 家百亩:象征着农民的劳动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官税”指的是什么? A. 农民的收入
B. 政府征收的税
C. 自然灾害 -
诗人对过去的情感是? A. 忘却
B. 怀念
C. 鄙视 -
诗中提到的“秋来倘有成”表达了什么? A. 对收成的乐观期待
B. 对收成的渺茫期待
C.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李绅《悯农》
诗词对比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同样充满了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描绘,但杜甫更注重于表达对社会的同情与关怀,而陈著的诗则更直接反映了个人的生活困境和对未来的无奈。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主题,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解析》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