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西湖江湖伟观楼》
时间: 2025-01-01 14:2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举目看来皆画屏,只因栏槛接苍冥。
江湖二水二船白,吴越两山相对青。
云北云南何处没,潮生潮落几时停。
西偏不被斜阳碍,直见家山与洞庭。
白话文翻译:
抬头望去,眼前尽是如画的景色,只因栏杆与天空相连。江湖的两条水流和两只白帆,吴越的两座山峰互相映衬成青色。北云南云又在何处消失,潮水的涨落又何时才能停息?西边的阳光并没有遮挡我的视线,能清楚地看到家乡的山和洞庭湖。
注释:
- 举目:抬头看。
- 画屏:形容美丽的景色像画一样。
- 栏槛:指栏杆和栅栏,这里用来连接天空。
- 江湖:此处指代江河湖泊。
- 吴越:指代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地方,今江苏和浙江。
- 苍冥:广阔的天空。
- 潮生潮落:指潮水的涨落。
- 斜阳:夕阳,指西边的阳光。
- 家山与洞庭:家乡的山和洞庭湖,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 吴越:吴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个地区,代表着江南的文化和水乡的美丽。
-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常被诗人所吟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体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故乡的思念。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李遇游览西湖时所作,表现了他对湖光山色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 李遇对西湖及周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举目看来皆画屏,只因栏槛接苍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西湖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对自然的感悟。接下来的“江湖二水二船白,吴越两山相对青”,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江湖的宁静与山的巍峨,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诗的后半部分则带有哲理的思考,“云北云南何处没,潮生潮落几时停”,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最后两句“西偏不被斜阳碍,直见家山与洞庭”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尽管西边的阳光让视线变得模糊,但他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家乡的山水。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展现了李遇作为宋代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举目看来皆画屏:以“画屏”形容美丽的景色,展示出诗人眼中的美丽画卷。
- 只因栏槛接苍冥:栏杆与天空相接,突显出空间的广阔与开阔的视野。
- 江湖二水二船白:描绘了江湖上宁静的水面和白色的船只,呈现出和谐的自然景象。
- 吴越两山相对青:吴越两地的山脉互相映衬,构成了一幅青色的山水画。
- 云北云南何处没:对自然变化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哲理性。
- 潮生潮落几时停:暗示人生的无常,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西偏不被斜阳碍:尽管阳光斜照,仍然能够看到家乡的山水,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
- 直见家山与洞庭:清晰地看到家乡的山和湖,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皆画屏”,将景色比作画面,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潮生潮落”、“云北云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相似的句式增强表现力。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意象分析:
- 画屏: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江湖:代表着宁静与和谐。
- 吴越:象征文化的源远流长。
- 云与潮: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 家山与洞庭:象征着故乡的依恋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举目看来皆画屏”中的“画屏”指的是什么?
- A. 一幅画
- B. 美丽的景色
- C. 画家的作品
-
“潮生潮落几时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潮水的喜爱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吴越”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浙江和江苏
- B. 北京和天津
- C. 四川和云南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展现了雄伟的山川,与李遇的细腻描绘形成对比。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草的枯荣表达离别之情,与李遇的思乡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遇诗文集》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