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张为、周朴》
时间: 2025-01-01 13:56: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张为、周朴
作者:贯休 〔唐代〕
张周二夫子,诗好人太癖。
更不过岭来,如今头尽白。
人传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又到处即闭户,逢君方展眉。
不知是不是,若是即大奇。
我又闻二公,心与人不同,
一生常在寂寞中。
有时狂吟入僧宅,
锦囊鸟啼荔枝红。
有时冥搜海山脑,
珊瑚枝动日杲杲。
圣君在上知不知,
赤面浊醪许多好。
白话文翻译
怀念张和周这两位先生,他们的诗才和人品都极为出众。
他们不再过山岭,现在两鬓已经斑白。
人们传说禹的力量无处不在,而河水却向西流淌。
无论身处何地都将门紧闭,见到您时才微微展颜。
不知道这是不是,若真是,那实在是个奇事。
我听说这两位先生,内心与别人不同,
一生都常处于孤独之中。
有时在僧舍中狂吟,
锦囊鸟鸣声中荔枝红透。
有时深思海山,
珊瑚枝随阳光摇曳。
圣明的君主在上,会不会知道这些呢?
红脸醉饮许多美酒。
注释
- 张周二夫子:指张九龄和周弘正,都是著名的诗人和官员。
- 禹:指大禹,是中国古代的治水英雄,象征着力量和智慧。
- 赤面浊醪:指红脸喝酒,浊醪为浊酒,描绘一种饮酒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830年-912年),字子长,号无尽,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贯休的诗以其洒脱的风格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怀念两位已逝的诗人张九龄和周弘正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与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独白,展现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怀念张周二位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与友谊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直白地称赞了张周的诗才与人格,紧接着用“头尽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年华的老去,传达了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世事的观察,运用“禹力”和“河声”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关系,暗示了即使有才华,也难以逃避岁月的无情。
“心与人不同”的表达,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坚持。诗人在追求自我与世俗的抗争中,感受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而“狂吟入僧宅”则展现了他对诗的狂热与对自由的渴望。最后几句则用“圣君在上”引入对社会的反思,质疑权势者是否理解底层人民的苦乐。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的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张周二夫子,诗好人太癖:开头直接称赞张周的诗才与人格,表现出对他们的尊敬。
- 更不过岭来,如今头尽白:感叹年华已逝,怀念他们曾经的风采。
- 人传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借用禹的力量象征,表达诗人对时事的关注。
- 又到处即闭户,逢君方展眉: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见到朋友才会展露笑容。
- 不知是不是,若是即大奇:对友谊的奇妙感慨,反映了一种哲学思考。
- 我又闻二公,心与人不同:强调诗人的独特内心世界与孤独感。
- 有时狂吟入僧宅,锦囊鸟啼荔枝红:生动描绘了诗人的创作状态与自然景象。
- 有时冥搜海山脑,珊瑚枝动日杲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入思考与灵感的捕捉。
- 圣君在上知不知,赤面浊醪许多好:最后质疑权力者是否理解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赤面浊醪”来描绘饮酒的愉悦与放松。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锦囊鸟啼”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有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孤独的深切思考,折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认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体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辨与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岭: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艰难的选择。
- 河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 荔枝:象征了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珊瑚: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周二夫子的诗才被称赞为:
A. 无与伦比
B. 诗好人太癖
C. 饮酒作乐 -
诗中提到的“禹力”象征着:
A. 努力工作
B. 自然的力量
C. 诗人的孤独 -
诗人对张周二公的内心感受是:
A. 喜悦
B. 孤独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映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感悟。
诗词对比
- 贯休与李白的作品都关注自然与人生,但贯休更倾向于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李白则常展现豪放与豪情。
- 例如,李白《将进酒》强调享乐与奔放,贯休则在《怀张为、周朴》中更注重对友人的怀念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词鉴赏》
- 《贯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