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戴石屏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3:56:49

赤地我民苦,寸心天我知。

元元争救死,凛凛强扶危。

备具先三日,忧端彼一时。

倏然返生意,人力岂能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地我民苦,寸心天我知。
元元争救死,凛凛强扶危。
备具先三日,忧端彼一时。
倏然返生意,人力岂能为。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上,我的人民正在受苦,
我的心情,天上是知道的。
大家都在争着拯救生命,
严峻的形势下,强者在支援危难。
我们准备了三天的物资,
忧虑的根源在于那一瞬间。
突然间,生的希望回来,
人力又怎能左右命运呢?

注释:

  • 赤地:指的是干旱、贫瘠的土地,象征人民的苦难。
  • 寸心:内心的情感。
  • 元元:众多的人们。
  • 凛凛:形容气氛严峻。
  • 备具:准备物品。
  • 倏然:突然、迅速。
  • 返生意:恢复生机的意思。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战乱或自然灾害给民众带来的苦难,诗人以此表达对人民的关怀与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伯大,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常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风格朴实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或自然灾害之际,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反映了当时社会人心惶惶的情形。

诗歌鉴赏:

王伯大的《和戴石屏 其一》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人民在苦难中挣扎求生的情景。首句“赤地我民苦”直接切入主题,表述了土地的贫瘠与人民的苦痛,充满了悲悯之情。接下来的“寸心天我知”,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关切,也暗示了天地之间的共鸣,仿佛上天也在关心人间的苦难。

诗中“元元争救死,凛凛强扶危”二句,展现了众多人民在困境中团结一致、奋力救援的场景,表现出一种人间温情与同舟共济的精神。而“备具先三日”,则传达出一种无奈的准备与忧虑,仿佛尽管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仍然无法抵挡命运的无情。

最后两句“倏然返生意,人力岂能为”,让人感受到一种命运的无常和无力感。突如其来的转机与人力的局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在感慨中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悲凉。整首诗在情感上自始至终贯穿着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与对命运的无奈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赤地我民苦:表明土地贫瘠,人民遭受苦难。
  • 寸心天我知: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似乎上天也在知晓这些痛苦。
  • 元元争救死:众人都在努力拯救生命,显示出人们的团结。
  • 凛凛强扶危:形容形势严峻,强者在危难时刻的支援。
  • 备具先三日:已准备好物资,暗示对未来的忧虑。
  • 忧端彼一时:忧虑的根源在于危机的一瞬间。
  • 倏然返生意:突如其来的生机,传达希望的回归。
  • 人力岂能为:人力有限,无法完全控制命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元元争救死,凛凛强扶危”。
  • 反复:通过重复“苦”、“知”等字词,强调情感的深沉。
  • 比喻:将人民疾苦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全诗以人民的苦难为中心,表达了对苦难的同情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塑造了一幅众人团结救助的感人画面,体现了人性的温暖与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地:象征苦难、贫瘠和无情的环境。
  • 寸心:内心的感受,体现诗人的情感深度。
  • 生意:代表希望与生机,象征生命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赤地”是指什么?

    • A. 繁荣的土地
    • B. 贫瘠的土地
    • C. 水源丰富的地方
  2. 诗人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 A. 喜悦
    • B. 关心与忧虑
    • C. 忧伤
  3. “人力岂能为”表达了什么?

    • A. 人的力量无所不能
    • B. 人的力量有限
    • C. 人的力量无关紧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态度。

诗词对比:

王伯大的《和戴石屏 其一》与杜甫的《春望》都关注社会现实,前者更强调人力的无奈与命运的不可控,后者则在苦难中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均表现出对人民的关爱,但其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王伯大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