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巾咨暑雨,持节栉回风。
马惜障泥锦,农披护背篷。
摧轮方臲卼,痛仆且牢笼。
涂曲休辞辱,行将与夏通。
白话文翻译:
用手巾擦拭着被夏雨淋湿的头,手握着节令的标志,迎着回旋的风。马儿在泥泞中不愿再继续,农夫们则披上了遮挡雨水的斗篷。车轮被泥泞的道路阻碍,行人痛苦地被困在这里。曲折的道路上,别再说羞辱的话,快要与夏天相逢了。
注释:
- 折巾:用手巾擦拭。
- 咨:询问,咨询。
- 节:指节令,象征着时节的变化。
- 栉:梳理,理顺。
- 障泥锦:马儿不愿在泥泞中走,可能是因为其身上的锦缎装饰受到影响。
- 臲卼:车轮被泥泞阻碍,无法行驶。
- 痛仆:行人痛苦。
- 涂曲:泥泞的道路。
- 辞辱:不再提及羞辱的事情。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马惜障泥锦”和“农披护背篷”可以看出,诗人描绘了一个炎夏大雨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无奈和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皓,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因其诗歌风格独特,常以描绘自然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而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夏季,正值梅雨季节,表现了诗人在大雨中出行的情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辛和自然的无情。
诗歌鉴赏:
《车行大雨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季大雨中的艰难行路。诗中的“折巾咨暑雨”开篇即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酷暑阴雨的天气,诗人用手巾擦拭雨水,给人一种湿润而又烦闷的感觉。接着,“马惜障泥锦”描绘了困在泥泞中的马,农夫披上斗篷,体现了人们在自然条件下的无奈。诗中“摧轮方臲卼,痛仆且牢笼”展现了行人在泥泞中受困的痛苦,既有对自然的无奈,也有对人身处困境的感慨。最后一句“涂曲休辞辱,行将与夏通”则是对未来的期待,虽然当下艰难,却也在暗示着夏天的来临,意味着希望和转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折巾咨暑雨:用手巾擦拭着头上的雨水,表现了夏季高温与降雨相结合的天气。
- 持节栉回风:手握节令的象征,迎着风,暗示着一种对自然的随和。
- 马惜障泥锦:马在泥中不愿继续前行,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农披护背篷:农民用斗篷遮挡雨水,体现了劳动者在困境中的坚韧。
- 摧轮方臲卼:车轮在泥泞中被阻碍,描述了旅行的艰辛。
- 痛仆且牢笼:行人痛苦且被困,强调了处境的艰难。
- 涂曲休辞辱:在泥泞的路上,不必再说羞辱的话,表现了人们对困境的无奈。
- 行将与夏通:即将迎来夏天,暗示着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马惜障泥锦”来比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对仗:如“折巾咨暑雨,持节栉回风”,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大雨中的艰难行程,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力与无奈,同时又蕴含了一丝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困境与烦恼,反映了自然的无情。
- 马:代表了强壮与美好,但在泥泞中显得无力。
- 斗篷:象征着抵御与保护,体现了农民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折巾咨暑雨”表现了什么? a) 享受夏日
b) 遇到雨天
c) 欢庆节日 -
“马惜障泥锦”中“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劳动者
b) 美好生活
c) 自然力量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无奈与希望
c) 喜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车行大雨中》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描绘了自然现象对人生活的影响,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的恩赐,而洪皓则表达了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两者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洪皓更显无力与期待,而杜甫则充满感激与欣喜。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