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督洗泯韵》
时间: 2025-01-01 14:45: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山趺坐匪逃秦,
杖锡聊充观国宾。
君已无家携爱子,
我虽有室别慈亲。
顷年共诗同文馆,
今日俱为异域人。
千里远来当洗拂,
松醪未孰且休嗔。
白话文翻译:
阴山静坐,不是为了逃避秦国;
手杖作为象征,聊以充当国宾的身份。
你已无家,带着爱子在身边;
我虽然有家,却与慈亲相隔。
前几年我们一起在诗文馆共学习,
如今却成了异乡的陌生人。
千里迢迢而来,应该洗净心中的尘埃,
松醪未熟,且别再相互指责。
注释:
- 阴山:指中国西北的阴山山脉,古代常被视为边疆的象征。
- 匪逃秦:意为并非为了逃避秦国的追捕。
- 杖锡:手中持有的锡杖,象征身份和地位。
- 观国宾:指的是接待外宾,表示身份的尊贵。
- 爱子:对自己的孩子的称呼。
- 慈亲:慈爱的父母,表示对亲情的思念。
- 松醪:指松树酿造的酒,意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休嗔:不再生气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皓(约1074年-约1131年),字子华,号元白,宋代诗人、书法家。他是一个经历了动荡的政治环境的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家国情怀的思考与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洪皓流亡时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牵挂。诗中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离散与无奈。
诗歌鉴赏:
洪皓的《次督洗泯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示了作者对国家、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开头两句用阴山与秦国作为背景,突显出诗人心中对于家国的复杂感情。接着,诗人提到“君已无家携爱子”,显示出对友人的关怀与同情,而“我虽有室别慈亲”则表现出自己虽有家却与亲人分离的孤独感。
诗中有“顷年共诗同文馆”的回忆,强调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时间的推移,昔日的同窗友谊如今已成陌路,反映出人事的无常与变迁。最后两句“千里远来当洗拂,松醪未孰且休嗔”则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尽管身处异乡,仍应放下心中的怨恨与不满,迎接新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人在历史变迁中的孤独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阴山趺坐匪逃秦:用阴山作为背景,表明诗人并非因逃避秦国的威胁而在此静坐。
- 杖锡聊充观国宾:手握锡杖,象征自己具有一定的地位,充当国宾。
- 君已无家携爱子:朋友无家可归,携带着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家庭的破碎。
- 我虽有室别慈亲:自己虽然有家,却与父母分离,流露出对亲情的思念。
- 顷年共诗同文馆:过去一起在文馆学习,体现深厚的友谊。
- 今日俱为异域人:如今两人却成为了异乡的陌生人,感慨时光变迁。
- 千里远来当洗拂:远道而来,应该洗去心中的尘埃,表达对新生活的期待。
- 松醪未孰且休嗔:虽然松醪酒尚未成熟,应该放下对生活的不满。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如“君已无家携爱子,我虽有室别慈亲”。
- 比喻:用“杖锡”比喻身份和地位,暗示诗人的处境。
- 反衬:通过对比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处境变化,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情的眷恋以及对历史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山:象征边疆与孤独。
- 杖锡:象征身份与尊严。
- 爱子:代表亲情与家庭。
- 松醪:象征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阴山”是指哪个地方? A. 北方的山脉
B. 南方的河流
C. 中部的平原
D. 西南的湖泊 -
填空题: 诗中提到“君已无家携__”,表示朋友的家庭破碎。
-
判断题: 诗中“松醪未孰且休嗔”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对/错)
答案:
- A
- 爱子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异乡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李白的诗歌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而洪皓则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思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
- 洪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