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丑奴儿(见白发)
作者:米芾 〔宋代〕
踟蹰山下濡须水,我更委佗。
物阜时和。
迨暇相逢笑复歌。
江湖楼上凭阑久,极目沧波。
天鉴如磨。
偏映华簪雪一窝。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下徘徊,水湿了胡须,我更加依恋这柔情。
物丰人和、时光美好。
趁着闲暇相逢,笑着再唱歌。
在江湖的楼上凭栏而立,久久地眺望着波涛。
天空如同磨石一样,
偏偏把华丽的簪子映得如雪一般白。
注释
- 踟蹰:徘徊、犹豫不决。
- 濡须水:湿润了胡须的水,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湿润。
- 物阜时和:物质丰富,时节和谐,说明了社会安定、生活富足的状态。
- 迨暇相逢:趁着闲暇时相遇。
- 江湖:指水边或湖泊,有时指社会。
- 凭阑: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惬意的心情。
- 天鉴如磨:天空清澈明亮,像磨刀石一样,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华簪:华丽的发簪,象征美丽和青春。
典故解析
- 华簪雪一窝:这里可以理解为华丽的发簪在阳光下映照出白皑皑的光泽,象征着美丽与纯洁。这个意象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绘女子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襟甫,别号蕭白。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米芾晚年,正值人生的黄昏时刻,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时光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丑奴儿(见白发)》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结构,但内容却极为丰富,情感深邃。诗的开头,米芾以“踟蹰山下濡须水”引入,色彩鲜明地描绘了一幅山水相映的画面,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惆怅。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开始回忆往昔,感叹“物阜时和”,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赞美,更是对那段岁月的怀念。
“江湖楼上凭阑久,极目沧波”,这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热爱与思考,凭栏远眺,心中自有千般感慨。最后两句“天鉴如磨,偏映华簪雪一窝”则是全诗的高潮,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又象征了青春的逝去。整首诗在抒情中流露出深深的哲思,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构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意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踟蹰山下濡须水:在山下徘徊,水湿了胡须,表现出诗人的沉思与对自然的亲近。
- 我更委佗:我更加依恋这里的柔情,表达了对环境的眷恋。
- 物阜时和:社会安定,生活富足,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迨暇相逢笑复歌:趁着闲暇相遇,笑着再唱歌,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欢乐与温暖。
- 江湖楼上凭阑久:在江湖的楼上凭栏而立,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思考。
- 极目沧波:远眺波涛,象征着宽广的胸怀与思考。
- 天鉴如磨:天空清澈明亮,如同磨刀石,象征宁静与美好。
- 偏映华簪雪一窝:华丽的发簪在阳光下显得如雪般洁白,寓意着美丽与青春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鉴如磨”,将天空比作磨刀石,增强了意象的形象性。
- 对仗:全诗在意象和意义上有较强的对称性,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春、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深邃的哲思与审美观。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自然的和谐与人生的哲理。
-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华簪:象征着美丽与青春,也暗示着美好的过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物阜时和”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生活富足
- C. 人际关系
-
“天鉴如磨”是比喻什么?
- A. 天空的美丽
- B. 时间的流逝
- C. 生活的磨难
-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A. 描绘自然
- B. 直接叙述
- C. 通过回忆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秋水共长天一色》 - 孟郊
- 《如梦令》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丑奴儿(见白发)》,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在不同的场景中展现了对过往的回忆与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米芾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对古典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