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情春色难留住,雨又终宵,风又连朝,怕见飞花过板桥。重门深掩人憔悴,冷了诗瓢,瘦了吟腰,鹦鹉帘前说寂寥。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景色无情地难以留住,整夜的雨下个不停,风也连着早晨不停地刮,怕看到飞花飘过板桥。深深关上的门后,人显得憔悴,诗人冷落了写诗的心情,身材也因失落而消瘦,鹦鹉的帘前诉说着孤寂。
注释:
- 无情春色:春天的美丽景色不再,形容春天的短暂。
- 飞花过板桥:指春花飞舞,象征春天的流逝。
- 重门深掩:深锁大门,象征孤独与隔绝。
- 诗瓢:诗人用以作诗的工具,象征创作的心情。
- 瘦了吟腰:因忧愁而消瘦,形容诗人心境的凄凉。
- 鹦鹉帘前:鹦鹉常用于形容热闹的场景,这里却表现出一种寂寥的情感。
典故解析:
“飞花过板桥”中的“板桥”可以联想到许多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板桥常常是离别的地方,暗示着人生中的无常与别离,深刻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费墨娟,清代女性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她的诗歌作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往往在描写春秋季节时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季,正值春雨连绵,诗人因春色难留而感到忧愁,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美好时光的惋惜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丑奴儿(送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无奈。诗的开头以“无情春色”引入,直接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遗憾。接着,诗人通过“雨又终宵,风又连朝”的描写,营造了一个阴郁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无情与时间的飞逝。诗中“怕见飞花过板桥”一语,蕴含着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恐惧,诗人通过具体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愫。之后的“重门深掩”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诗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显得更加憔悴和无助。全诗在细腻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浓厚的情感,表现了对春天的眷恋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情春色难留住:开篇即以“无情”二字点出春色的短暂,暗示春天的无常。
- 雨又终宵,风又连朝:描写春天的气候,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
- 怕见飞花过板桥:表达对春花流逝的惧怕,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
- 重门深掩人憔悴:深门锁闭,暗示诗人与外界的隔绝,心境的孤独。
- 冷了诗瓢,瘦了吟腰:因情感的压抑,诗人创作的热情消退,身体也因忧伤而消瘦。
- 鹦鹉帘前说寂寥:最后一句通过鹦鹉的意象,强调了诗的孤寂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色比作无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鹦鹉在帘前“说寂寥”,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人的情感,突出孤独感。
- 对仗:如“雨又终宵,风又连朝”,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美好时光的眷恋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色: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但在诗中却是无情的,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飞花: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事物,传递出对失去的惋惜。
- 重门:象征隔绝与孤独,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鹦鹉:象征热闹与喧腾,反衬出诗人的寂寥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无情春色”指的是? A. 春天的美好
B. 春天的短暂
C. 春天的温暖
答案:B -
“怕见飞花过板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惊讶
C. 惋惜
答案:C -
诗中“重门深掩”暗示了什么? A. 欢快
B. 孤独
C. 热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如梦令》:李清照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其情感更多是思念与怀旧。
- 《春望》:杜甫在春天的描写中带有对国家的忧虑,展现了对社会的关注,与费墨娟的个人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女性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宋词元曲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