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阳台观》

时间: 2025-01-19 19:57:40

玉洞仙何在,炉香客自焚。

醮坛围古木,石磬响寒云。

曙月孤霞映,悬流峭壁分。

心知人世隔,坐与鹤为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阳台观
马戴 〔唐代〕
玉洞仙何在,炉香客自焚。
醮坛围古木,石磬响寒云。
曙月孤霞映,悬流峭壁分。
心知人世隔,坐与鹤为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场景,诗人想象着仙人在哪里,香炉中的香烟袅袅升起,仿佛有客人在焚香祭祀。祭坛旁围绕着古老的树木,石磬发出的声音在寒冷的云雾中回响。黎明的月光和孤独的霞光相映,悬崖上的流水分开了山壁。诗人心里明白人世间的隔阂,自己坐在这里,与仙鹤为伴。

注释:

  • 玉洞仙: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神秘的境地。
  • 炉香:焚香的炉子,常用于祭祀和修行。
  • 醮坛:道教的祭坛,进行宗教仪式的地方。
  • 古木:古老的树木,象征着历史和岁月。
  • 石磬:一种石制打击乐器,声音清脆,用于宗教仪式。
  • 曙月:清晨的明月,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孤霞:孤独的云霞,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悬流:悬崖上的流水,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壮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戴,唐代诗人,字子仪,曾任官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道教思想为主。他的诗风清新,常常带有超脱、闲适的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诗人可能是在某次游览时,因目睹自然景观而生发灵感,表达了自己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世间隔阂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宿阳台观》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道教哲学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世间孤独的感受。开篇以“玉洞仙何在”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的境界,展现出诗人对仙人和理想境界的渴望。

接下来的“炉香客自焚”不仅描绘了祭祀的场景,也暗示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古木环绕的醮坛,石磬的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使得整个诗歌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道教圣地。

“曙月孤霞映,悬流峭壁分”两句则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描绘出晨光下的山水之美,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最后一句“心知人世隔,坐与鹤为群”,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隔绝感,宁愿与仙鹤为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美与哲理思考,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洞仙何在:探询仙人所在,表达对超脱现实的向往。
  2. 炉香客自焚:描绘祭祀场景,暗示人们对神灵的尊敬。
  3. 醮坛围古木:祭坛被古木环绕,象征历史与自然的结合。
  4. 石磬响寒云:石磬声在寒云中回响,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5. 曙月孤霞映:晨曦与霞光交映,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6. 悬流峭壁分:悬崖上的流水,象征自然的壮美与力量。
  7. 心知人世隔:意识到人世间的隔阂,抒发孤独感。
  8. 坐与鹤为群:选择与鹤为伴,表达对超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曙月孤霞映”,将自然景象比作情感的映射。
  • 对仗:如“醮坛围古木,石磬响寒云”,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心知人世隔”,赋予诗人感情的思考,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世间隔阂的感慨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洞:象征着仙境和理想的生活。
  • 炉香:代表着宗教信仰和对神灵的敬仰。
  • 古木: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时间的流逝。
  • 石磬:代表着宗教仪式和内心的宁静。
  • 曙月: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孤霞:表达孤独与宁静的自然意境。
  • 悬流: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玉洞仙”指的是什么?

    • A. 仙人的居所
    • B. 一种香料
    • C. 古树
    • D. 祭坛
  2. “心知人世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人世的向往
    • B. 对人世的隔阂感
    • C. 对自然的惊叹
    • D. 对仙人的怀念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喻和排比
    • B. 拟人和对仗
    • C. 夸张和反语
    • D. 对比和象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景观与人心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马戴的《宿阳台观》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和人内心的追求,但马戴更倾向于道教的超脱,而王维则更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