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亭柳,掩映水东流。
十里春风遥送别,一鞭斜日漫回头。
处处系离愁。
白话文翻译:
长亭旁的柳树,轻轻掩映着东流的河水。
十里的春风远远地送走了离别,我回头时,斜阳的余晖洒在身上。
到处都是牵挂与离愁。
注释:
- 长亭:指长久的亭子,古时常用作送别的地方。
- 柳:柳树,象征离别与思念。
- 掩映:遮掩映衬的意思,形容柳树在水边的景象。
- 东流:指河水向东流去,象征时光的流逝。
- 十里春风:形容春天的风,送别的情景,代表着温暖和柔情。
- 一鞭:指骑马时用鞭子驱动马的动作,象征离去的决绝。
- 斜日:夕阳的光线,象征着即将离别的时刻。
- 漫回头:缓慢地回头,表达留恋和不舍之情。
- 离愁:离别时的愁苦与牵挂。
典故解析:
“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常见场所,象征着离别的情感。在古诗中,柳树常与离别相联系,这里用柳树映衬出送别的场景,更加深了离愁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琏,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是很详尽,但其诗风以清婉见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送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深切的思念。诗中描绘的春风与柳树,恰到好处地烘托了离别时的情绪。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三》以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内心的离愁。诗的开头以“长亭柳,掩映水东流”引入,柳树的柔美与水流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离别的温柔与无奈。接着“十里春风遥送别”一句,春风的温暖与送别的情景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用“一鞭斜日漫回头”展现了离去时的留恋,斜阳的余晖映照着离别者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不舍的情感。最后一句“处处系离愁”,将全诗升华,表达了离愁在心头的缠绵与无处不在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透过自然景观映射出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亭柳,掩映水东流。
长亭旁的柳树轻轻掩映着东流的河水,展现出自然的美景与离别的场景。 -
十里春风遥送别,
十里的春风远送着离别,描绘出送别时的温暖与惆怅。 -
一鞭斜日漫回头。
骑马时用鞭子驱动,斜阳的余晖洒在身上,表现出离去时的不舍。 -
处处系离愁。
处处都是离愁,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亭柳,掩映水东流”中的“长亭”与“水东流”形成对称。
- 意象:柳树、春风、斜阳等意象的运用,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思念,表达了人们在送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过往的怀念。诗歌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象征离别。
- 柳:代表柔情与思念。
- 春风:传递温暖与希望。
- 斜日:象征时光流逝与离愁。
- 离愁:情感的核心,反映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亭柳”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相聚
- C. 战争
-
“十里春风遥送别”中的“春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寒冷
- B. 温暖
- C. 激烈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愁
- B. 战斗
- C. 祝福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 by 王维
- 《别董大》 by 高适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描绘了送别的情景,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感受。
- 高适《别董大》: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情感更加浓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