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瀛州好,知是甚星寰。
冠盖都非如隔世,晨昏相背不同天。
尘梦委香烟。
白话文翻译:
这瀛州真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星球呢?
这里的冠盖(指文人和仕宦)都不像是隔世的事物,
白天和黑夜之间仿佛是两种不同的天。
世俗的梦境就像香烟一样飘散而去。
注释:
- 瀛州: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海上仙境,也指代人们向往的理想境界。
- 星寰:指星空或宇宙,表达对这个美好地方的思考。
- 冠盖:这里指的是官员的车盖,象征权力和地位。
- 晨昏:指白天和黑夜,这里表达了时间的对比和变化。
- 尘梦:指世俗的虚幻梦想,常常与现实生活相对立。
- 香烟:比喻梦境的短暂和虚无。
典故解析:
- 瀛州:在古代文学中,瀛州常被描绘为一个理想的境地,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晨昏相背:此句可能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寓意着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碧城(约公元1700年-1754年),字伯华,号青山,清代女诗人,因其才情和诗作而著称。她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女性的视角描绘生活中的感悟与情感。
创作背景:
《望江南》系列诗作是吕碧城在闲暇时所作,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此诗作写于她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之时,反映了清代女性在文学创作中逐渐崭露头角的时代背景。
诗歌鉴赏:
《望江南八首》其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瀛州好”即点明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渴望,随即引出对宇宙的思考。这里的“星寰”不仅是对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求。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比“冠盖都非如隔世”和“晨昏相背不同天”,表达了生活中不同层面的对立和冲突,仿佛在揭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末句“尘梦委香烟”则更进一步,将世俗的梦想与香烟的短暂和虚幻相提并论,使得整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思考。此诗不仅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清代女性诗人在文学上追求卓越和独立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瀛州好,知是甚星寰。
诗人首先表达了对“瀛州”的赞美,暗示这是一个理想而美好的地方,接着引出了对其本质与存在的疑问,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探索精神。 -
冠盖都非如隔世,
这里的“冠盖”象征着社会地位和权力,诗人感叹这些身外之物与理想世界的相隔,体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
晨昏相背不同天。
“晨昏”的对比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表达了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
尘梦委香烟。
最后一句总结了前面的思索,世俗的梦境就像香烟一样,瞬息万变、难以把握,寓意着人生的虚幻与短暂。
修辞手法:
- 对仗:使用了“晨昏相背”和“冠盖都非”,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世俗的梦想比作香烟,形象地传达了其虚幻性。
- 排比:通过不同的意象叠加,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虚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瀛州: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星寰:代表广阔的宇宙与人生的思考。
- 冠盖:象征社会地位和权力。
- 晨昏:时间的流逝,反映人生的无常。
- 尘梦:世俗的期望与追求,带有虚幻的色彩。
- 香烟:短暂和虚无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瀛州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世界
B. 理想境界
C. 古代城市 -
“晨昏相背”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早晚的变化
C. 两个不同的地方 -
“尘梦委香烟”中的“香烟”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梦想的虚幻
C. 现实的困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王士祯《桃花扇底江南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吕碧城的《望江南》都有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吕碧城则通过更广阔的宇宙背景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吕碧城《诗词集》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文学习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