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簿养直登秋屏》

时间: 2025-01-01 14:51:53

大范今无寺,秋屏故有基。

看山非不好,吊古却成悲。

行役真何若,同来也未迟。

题诗只恶语,差胜不题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范今无寺,秋屏故有基。
看山非不好,吊古却成悲。
行役真何若,同来也未迟。
题诗只恶语,差胜不题诗。

白话文翻译:

大范寺如今已不存在,秋屏山却依旧留有遗址。
观赏山景并非不好,但凭吊古迹却让人感到悲伤。
行走劳作到底何如?同伴们的到来也并不算迟。
题写诗句只想表达恶语,倒不如干脆不题写诗句。

注释:

  • 大范:指大范寺,古寺名,现已不存在。
  • 秋屏:秋屏山,风景名胜,曾有寺庙。
  • 吊古:凭吊古迹,感怀古人。
  • 行役:行走与劳作。
  • 恶语:指不好的话,带有贬义。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大范寺”与“秋屏”都是历史遗迹,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的反思,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游览时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织,诗人通过游览古迹,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渺小,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同李簿养直登秋屏》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大范今无寺”引人入胜,指出古寺的消逝,带出一种历史的苍凉感。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的美丽,更是在进行对历史的反思与感叹。接下来,他提到“看山非不好”,这句话表明他并不否认自然景观的美丽,但随之而来的“吊古却成悲”则揭示了他心中的忧伤,似乎在对逝去的文明和历史人物的惋惜。

“行役真何若,同来也未迟”一语中,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尽管生活如行役般劳累,但有朋友相伴,似乎也不算太晚,暗示着友情与陪伴的重要性。最后一句“题诗只恶语,差胜不题诗”则是一种自省,诗人认为如果所写的诗只能表达负面的情感,不如不写。这种反思让整首诗更显深邃,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范今无寺:古寺已毁,感叹历史的变迁。
  • 秋屏故有基:秋屏山上仍留有旧时的痕迹,表现出对往昔的留恋。
  • 看山非不好:自然景色本身并无问题。
  • 吊古却成悲:凭吊古迹让人感到悲伤,感慨时光流逝。
  • 行役真何若:生活的劳作到底有何意义?
  • 同来也未迟:有朋友陪伴,时光也不算晚。
  • 题诗只恶语:所写的诗句若只带有恶意。
  • 差胜不题诗:不如不写,体现对诗歌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看山”与“吊古”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意。
  • 反问:通过“行役真何若”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历史的变迁、人生的思索和友情的重要性展开,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反思,彰显了诗人的情感深度与智慧。

意象分析:

  • 大范寺与秋屏:象征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 山水:自然的美丽与人类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
  • 恶语:代表负面的情绪,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严谨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大范寺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美
    • B. 历史的消逝
    • C. 友情
    • D. 劳作
  2. 诗人对题诗的态度是:
    • A. 随便
    • B. 负面
    • C. 认真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李白的诗更侧重对自然的赞美,而杨万里的诗则更倾向于对历史的感慨和人生的反思,两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