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其一》

时间: 2025-01-06 11:24:23

髣髴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髣髴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三株刺桐树的优美情景,仿佛它们在世间静静生长,周围的风光让人感到悠闲自在。无缘在夜晚点烛欣赏这奇妙的树木,长久以来只是在刘公的陪伴中,醉心于这美丽的玉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髣髴:形容似有若无的样子,表示树木的姿态。
  • 赤城:这里指的是城的颜色,可能形容城内的美景。
  • 秉烛:手持蜡烛,表示在夜晚欣赏。
  • 奇树:指的是特别的树木,即刺桐树。
  • 刘公: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刘姓公卿,具体身份需考证。
  • 醉玉山:形容在美丽的玉山前陶醉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刘公:可能指代历史上某位著名的刘公,代表了友谊与高雅的生活方式。
  • 玉山:象征着美好的环境与自然的馈赠,常见于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泉州刺桐花盛开的季节写成,作者通过描绘刺桐树的美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泉州刺桐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头以“髣髴三株植世间”引入,立刻将读者的目光引向那三株刺桐树,似乎在诉说它们的美丽和独特。接着“风光满地赤城闲”则以一种悠闲的氛围渗透整首诗,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中“无因秉烛看奇树”一句,表达了作者的遗憾,虽然有美好的景致,却没有适当的时机去细细品味,反映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结尾“长伴刘公醉玉山”则将个人情感与友谊结合在一起,刘公可能是作者的知己,共同在美丽的环境中畅谈,享受人生。这一情感的表达让整首诗充满了温馨和感动。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一片美丽的刺桐花海中,感受到友情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髣髴三株植世间:以“髣髴”引导读者想象,三株刺桐树仿佛在世间自在生长,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2. 风光满地赤城闲:描绘出四周美丽的景色,形成一种宁静的氛围,可能暗指泉州的美丽。
  3. 无因秉烛看奇树: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却因某种原因无法欣赏。
  4. 长伴刘公醉玉山:描绘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反映出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奇树”比喻刺桐树的独特与美丽。
  • 拟人:树木仿佛有生命,能够与人共处。
  • 对仗:诗句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友谊的珍惜,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刺桐花:象征着美丽与生命,代表着自然的馈赠。
  • 蜡烛: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欣赏美好的时光。
  • 玉山:象征着高尚与纯洁,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长伴刘公醉玉山”表达了对__的珍视。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刺桐树象征着友谊。 (对/错)

答案:

  1. B. 唐代
  2. 友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与陈陶在自然描写上的异同,李白的诗常带有豪放与洒脱,而陈陶则更显细腻与温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