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怀天台
作者: 陈陶 〔唐代〕
竹斋睡余柘浆清,
麟凤诱我劳此生。
勿忆天台掩书坐,
涧云起尽红峥嵘。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小屋中,我在清澈的柘浆下酣睡,
神话中的麟凤吸引着我,让我不再劳顿此生。
不要再怀念天台山上掩卷而坐的时光,
山涧的云雾已被红色的峥嵘所掩盖。
注释:
字词注释:
- 竹斋:竹制的小屋,指在竹林中的居所,清幽静谧。
- 柘浆:柘树的果实,清凉可口,象征自然的清新。
- 麟凤: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与美好,代表理想与追求。
- 勿忆:不要再想念。
- 天台:天台山,著名的道教圣地,象征心灵的寄托与文化的追求。
- 涧云:山涧中的云雾,象征自然的变化与无常。
典故解析:
- 天台山:为古代文化名山,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隐居、吟咏,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心灵的寄托。
- 麟凤:在中国文化中,麟凤常被用来象征美德与吉祥,暗示诗人向往理想境界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陶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现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日,诗人身处竹林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清新。诗中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的怀念与追求。
诗歌鉴赏:
《夏日怀天台》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在竹斋中感受到清凉与宁静,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竹斋睡余柘浆清”描绘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接着提到“麟凤诱我劳此生”,展现了诗人心中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这种渴望让他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无所适从。
“勿忆天台掩书坐”一句则显示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天台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心灵的寄托。最后一句“涧云起尽红峥嵘”则以云雾的变化,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思。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思考,传递出一种追求理想、渴望自由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斋睡余柘浆清:描写诗人在竹屋中酣睡,清凉的柘浆让人感到舒适,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麟凤诱我劳此生:神话中的麟凤吸引着诗人,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迷惘。
- 勿忆天台掩书坐:诗人劝自己不要再怀念过去在天台山上隐居读书的时光,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 涧云起尽红峥嵘:山涧中的云气变化莫测,暗示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营造出一种哲理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对仗:如“勿忆天台”和“涧云起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淡淡的哀愁,展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斋:象征清幽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柘浆: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愉悦。
- 麟凤:象征理想与追求,代表着诗人的精神寄托。
- 天台:作为文化与精神象征,表达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涧云:象征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陶
- C. 杜甫
-
“勿忆天台掩书坐”中的“天台”指的是?
- A. 一座山
- B. 一座寺庙
- C. 一种家具
-
“麟凤”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平凡的生活
- B. 理想与追求
- C. 现实的困扰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陈陶的《夏日怀天台》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注重于秋天的静谧与思考,而陈陶则在清夏的氛围中展示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陈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