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警堕道者》

时间: 2025-01-20 00:44:55

谩整巾袍,妄名清净,放*劣马颠猿。

利名丛里,徒炫有因缘。

逐浪随波日日,不曾澄,湛灵源。

堪嗟讶,闲模闲样,辜负慕玄玄。

尔心还自忖,怕空迁日月,鬓雪垂肩。

好捡情摄念,慧种心田。

认取元初灵觉,常耕道、猎德绵绵。

功三考,形神俱妙,洒洒证飞仙。

意思解释

满庭芳 警堕道者

作者: 刘志渊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谩整巾袍,妄名清净,放劣马颠猿。
利名丛里,徒炫有因缘。
逐浪随波日日,不曾澄,湛灵源。
堪嗟讶,闲模闲样,辜负慕玄玄。
尔心还自忖,怕空迁日月,鬓雪垂肩。
好捡情摄念,慧种心田。
认取元初灵觉,常耕道猎德绵绵。
功三考,形神俱妙,洒洒证飞仙。

白话文翻译:

漫不经心地整理着道袍,妄自称呼自己清净无为,像放逐劣马和猿猴。
在名利的丛林中,徒然炫耀看似有缘的因缘。
每天随着浪潮而漂流,始终未曾清澈,无法通达灵源。
不禁感叹,闲散的模样,辜负了对玄妙的向往。
你的内心还在自我反省,害怕空虚地度过日月,鬓发已然白垂。
要好好收拾情绪,耕耘智慧的种子在心田。
认清最初的灵觉,常常耕耘道德,绵延不绝。
经过三次考验,形神俱妙,洒脱地证明自己已成飞仙。

注释:

  • 谩整:漫不经心地整理。
  • 清净:指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
  • 劣马颠猿:比喻不堪的状态,意指无所事事。
  • 利名:名利,追求世俗利益。
  • 灵源:灵性的源头,指内心的清净、智慧所在。
  • 玄玄:深奥的道理。
  • 自忖:自我反省。
  • 鬓雪垂肩:比喻年老或经历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志渊,元代诗人,擅长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他的作品通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道理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元代,时代背景下的道教思想影响了诗人,诗中表现出对名利的反思以及对清净道理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人心的迷茫。

诗歌鉴赏:

《满庭芳 警堕道者》通过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展示了作者对世俗纷争和名利追逐的警觉。诗中以“谩整巾袍”开篇,暗示着一种对表面清净的讽刺,接着通过对“利名丛里”的描绘,反映出人们在名利的追逐中失去本心的现状。诗人用“逐浪随波”形象地展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如同被浪潮推着走,缺乏自我反思和追求真理的意识。最后,诗人呼吁人们要认清内心,耕耘智慧与德行,达到灵性的飞升。这首诗显示了诗人对道教理念的深入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具有很强的警示性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展示了对道教外在形式的嘲讽,暗指一些人只重表面而不求内在。
    • 第二联强调名利的虚幻与无用,指出追求名利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
    • 第三联表达了对内心灵源的迷失,提示人们要回归本心。
    • 第四联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呼吁自我反思。
    • 第五至第七联则是对道德与智慧的重视,强调修炼内心的必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名利比作“利名丛”,形象生动。
    • 对仗:如“形神俱妙,洒洒证飞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警惕,强调内心修养与道德智慧的重要性,提倡追求真正的道理与灵性的觉醒。

意象分析:

  • 道袍:象征修道者的身份与追求,亦可视为对表面形式的批判。
  • 浪潮:象征生活的无常与人们的随波逐流。
  • 灵源:代表内在的智慧与真理,诗中呼唤人们回归自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谩整巾袍”的意思是? A. 认真整理
    B. 漫不经心地整理
    C. 整理得很干净
    D. 不需要整理

  2. 诗中提到的“利名丛里”是指什么? A. 有益的事物
    B. 名利的追求
    C. 朋友之间的义气
    D. 生活的喜悦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同样表达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
  • 《归园田居》: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逃避。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道教的追求与对世俗的批判,但刘志渊更关注内心的修炼,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逍遥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与诗歌》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满庭芳 警堕道者》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