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代洛滨次石林韵)》
时间: 2025-01-04 11:06: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代洛滨次石林韵)
张元干 〔宋代〕
吴松初冷,记垂虹南望,残日西沈。
秋入青冥三万顷,蟾影吞尽湖阴。
玉斧为谁,冰轮如许,宫阙想寒深。
人间奇观,古今豪士悲吟。
苍弁丹颊仙翁,淮山风露底,曾赋幽寻。
老去专城仍好客,时拥歌吹登临。
坐揖龙江,举杯相属,桂子落波心。
一声猿啸,醉来虚簌千林。
白话文翻译
初秋的吴松冷风习习,想起曾在虹桥南边远望的情景,夕阳渐渐沉入西边的山峦。秋天的气息弥漫在广阔的天空,明月的倒影在湖面上消失殆尽。那把玉斧究竟是为谁所用,冰轮如此明亮,宫殿深处想必寒气逼人。人间的奇观,古今的豪杰都对此感到悲叹。苍髯白眉的仙翁,曾在淮山的风露下赋诗吟唱,追寻那幽静的境界。虽然年纪已大,却依然好客,时常邀朋共聚,歌声伴随着登高的乐趣。坐在江边,举杯相对,桂花的香气飘落在波心。一声猿啸,醉眼朦胧中似乎看到千树万林在轻声细语。
注释
- 吴松:地名,指的是吴松江,象征着初秋的景象。
- 垂虹:指的是虹桥,形容桥下的虹影。
- 青冥:指辽阔的天空。
- 蟾影:指月亮的倒影,蟾蜍常被用来象征月亮。
- 玉斧:古代神话中神仙所用的工具,常与月亮联系在一起。
- 苍弁丹颊仙翁:形容仙人的外貌,苍白的胡须,红润的面颊。
- 桂子:桂花,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元干,字允升,号白石,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以其清新明丽的诗风著称。张元干的作品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哲思。
创作背景:该诗是张元干在游览石林时的即兴创作,受周围美丽秋景与历史遗迹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古代豪杰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念奴娇(代洛滨次石林韵)》是一首描绘秋景与人文情怀的词作。诗的开篇以“吴松初冷”引入,生动刻画出初秋的冷意,透出一丝萧瑟的气息。接着,诗人以“残日西沉”描绘了日落的场景,仿佛时间在这瞬间凝固,令人感慨万千。随着“秋入青冥三万顷”的展开,诗人将视野拓展至辽阔的天空,表达了对广袤自然的敬畏。
在诗的中段,诗人以“玉斧为谁,冰轮如许”表达对古代神话的思索,暗示了对人类命运与自然力量的探讨。人间的奇观与古今豪士的悲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人们的无奈。通过“苍弁丹颊仙翁”的描写,诗人将注意力转向那些曾赋诗于自然的智者,借此唤起对生命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坐揖龙江,举杯相属”描绘了一幅温馨的聚会场景,透出对友情的珍视,尽管“老去专城仍好客”,但生活的热情依旧未减。结尾的“一声猿啸,醉来虚簌千林”则在悠远的猿啸声中,表现出对自然的沉醉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松初冷:描绘初秋的寒意,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
- 记垂虹南望:回忆曾经在虹桥南边眺望的情景,带有怀旧之情。
- 残日西沈:夕阳西下,暗示时间的流逝。
- 秋入青冥三万顷:秋天的气息弥漫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现出自然的辽阔。
- 蟾影吞尽湖阴:月亮的影子在湖面上消失,象征着宁静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蟾影吞尽湖阴”将月亮的倒影与湖水结合,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常见的对仗结构,如“苍弁丹颊”与“淮山风露”,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哲理和友情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松:象征初秋的冷意。
- 残日:时间流逝的象征。
- 蟾影:月亮的象征,代表宁静与孤独。
- 玉斧:神话中的象征,代表人类对自然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吴松初冷”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情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诗中提到的“苍弁丹颊仙翁”指的是:
A. 一位年轻人
B. 一位智者
C. 一位勇士
D. 一位商人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张元干的《念奴娇》与李白的《庐山谣》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思考,但张元干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的气势。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