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赐坐再赋)》
时间: 2025-01-20 01:16:18意思解释
满庭芳(赐坐再赋)
作者: 姚述尧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酒泛恩波,香凝瑞彩,笙歌鼎沸华堂。
簪缨济济,拜手祝君王。
好是重华盛世,康衢里争颂陶唐。
古今少,圣明相继,交劝万年觞。
升平,无外事,穷天极地,俱沐恩光。
更宫花齐戴,锦绣成行。
愿捧蟠桃为寿,对瑶宴一曲山香。
尧天近,葵倾心切,相约共梯航。
白话文翻译:
酒水荡漾着恩泽的波澜,香气凝聚着吉祥的色彩,华堂里笙歌鼎沸。
官员们齐聚一堂,恭敬地祝愿君王。
这是多么美好的盛世,康庄大道上人们争相颂扬陶唐之道。
古往今来,少有如此圣明的统治,互相劝酒,祝愿长寿。
国泰民安,没有外忧,四海八荒都沐浴在恩光之中。
宫女们齐戴花朵,锦绣如行。
希望捧上蟠桃祝寿,愿在瑶台宴上共唱一曲山间的香气。
尧天近了,向日葵倾心相切,约定共同乘梯而航。
注释:
- 酒泛恩波: 酒水泛起,象征着恩泽的波浪。
- 香凝瑞彩: 香气汇聚成祥瑞的色彩,寓意吉祥。
- 笙歌鼎沸华堂: 笙歌声鼎沸,华美的大厅里热闹非凡。
- 重华盛世: 指盛大的华夏盛世。
- 康衢: 康庄大道,象征繁荣的社会。
- 陶唐: 指古代的圣贤,传达对美好治世的向往。
- 万年觞: 祝愿长寿的酒杯。
- 升平: 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 蟠桃: 传说中能延年益寿的桃子。
- 瑶宴: 指美好的宴席。
- 尧天: 指尧帝的时代,象征理想的治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述尧,宋代诗人,官员,作品多表现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美好生活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盛世之际,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乐的美好愿望,以酒宴作为背景,展现了辞章的华丽和对君王的祝福。
诗歌鉴赏:
《满庭芳(赐坐再赋)》是一首充满盛世气象的诗作,展示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君主明智的赞美。诗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热闹的酒宴场景,酒水和香气交融,营造出一种欢快与祥和的氛围。诗的开头便以“酒泛恩波”引入,象征着蓬勃的生机和恩泽,接着通过“香凝瑞彩”来增强吉祥的意象,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一种愉悦的氛围。
在强调社会繁荣的同时,诗人也对君王发出祝愿,表达了对美好治世的期盼。通过“康衢里争颂陶唐”,进一步展示了对历史贤君的怀念和对现世的珍惜。古今少、圣明相继的对比,突显了当下的难得。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也让读者意识到当下的珍贵。
最后,诗中通过“蟠桃”与“瑶宴”构建出一种理想中的宴会场景,诗人希望能与君共享长寿与美好。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词汇华丽,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宋代诗词的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泛恩波,香凝瑞彩: 开篇以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氛围。
- 笙歌鼎沸华堂: 描绘热闹的宴会,笙歌不断,气氛喜庆。
- 簪缨济济,拜手祝君王: 官员们聚集,恭敬地向君王祝福,展现对君王的尊重。
- 好是重华盛世: 表达对盛世的赞美,强调社会繁荣。
- 康衢里争颂陶唐: 民众在康庄大道上争相歌颂贤明的统治者。
- 古今少,圣明相继: 对历史的反思,强调当前的珍贵。
- 交劝万年觞: 祝愿长寿的酒杯,共同祝福的情感。
- 升平,无外事: 描述国家安定,没有外忧。
- 穷天极地,俱沐恩光: 强调恩泽普及,覆盖四方。
- 更宫花齐戴,锦绣成行: 描述宫女们的美丽,增添宴会的华彩。
- 愿捧蟠桃为寿: 以蟠桃象征长寿的美好祝愿。
- 对瑶宴一曲山香: 希望在宴会上共唱一曲,渲染美好情感。
- 尧天近,葵倾心切: 期待与他人共赴理想的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 “酒泛恩波”比喻着社会的繁荣与恩泽。
- 对仗: 诗中的上下句大多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香凝瑞彩”使得香气具有人格化的特征,增加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盛世的赞美与祝福,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向往,反映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 象征欢乐与团圆。
- 香: 代表吉祥和美好。
- 笙歌: 象征宴会的热闹与欢快气氛。
- 蟠桃: 象征长寿与美好的祝愿。
- 瑶宴: 表达对理想宴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康衢”指的是什么?
- A. 繁华的街道
- B. 一种酒
- C. 古代的乐器
- D. 一种花卉
-
诗人希望在宴会上共唱什么?
- A. 山香
- B. 江湖
- C. 海曲
- D. 田园
-
“蟠桃”在诗中象征的是什么?
- A. 富贵
- B. 长寿
- C. 荣华
- D. 幸福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苏轼的名作,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李清照的词作,展现豪华盛宴的美好。
诗词对比:
- 《满庭芳》与《水调歌头》: 两者都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满庭芳》更注重于社会的繁荣,而《水调歌头》则更多地反映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诗词鉴赏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