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清暇轩坐雨书怀,简戴玉笙运判》
时间: 2025-01-04 10:04: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清暇轩坐雨书怀,简戴玉笙运判。
绿柚垂丸,赪桐缀瓣,秋虫声里凉禁。
檐牙墙角,万籁作商音。但见溜飞如瀑,
堆青处不辨浓阴。江乡路,他乡骨肉,一样别离心。
沈沈。香篆外,谱花作史,编草成吟。
愧埋头伏案,蠹简搜寻。敢说国门有价,
能易得一字千金。犹私幸,春风绛帐,偏我受知深。
白话文翻译:
在清闲的轩室内,坐着听雨写下心情;
简简单单地戴上玉笙,运用我的乐曲。
绿柚挂着果实,红桐树上点缀着花瓣,
在秋虫的鸣叫声中,感觉到一阵凉意。
檐牙和墙角,万籁齐鸣如商音响起。
只见水流飞泻如瀑布,青翠的地方不辨浓阴。
江乡的路途,身在他乡与亲人分别,
都是一样的离愁别绪。
沉重的心情,香篆之外,谱写花的历史,
编写草稿成吟。
愧疚自己埋头伏案,翻阅虫蛀的简册。
敢说国门有价,能换来一个字值千金。
我仍自私庆幸,春风轻拂帐幕,
偏偏让我深得知音。
注释:
- 清暇轩:清闲的书房或亭子。
- 玉笙:一种古代的乐器,象征音乐和文人的雅趣。
- 绿柚:柚子树,果实呈绿色。
- 赪桐:红色的桐树,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
- 商音:古代五音之一,意指音乐的和谐美。
- 香篆:香料或熏香的器具,象征文人的雅致生活。
- 国门:指国家的门户,象征着文化和知识的价值。
典故解析:
“万籁作商音”中的“商音”指古代的五音之一,表达了自然界的声音与人文的和谐。“国门有价,能易得一字千金”则反映了对文字、文化的重视,强调了文人的自我价值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祖绶(约1645年-约1730年),字景昇,号云阶,清代诗人。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与内心的感受,风格清新,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的细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诗人坐在轩内思索人生,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文化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满庭芳》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开篇以“清暇轩坐雨书怀”引入,展现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接着,诗人用形象的意象如“绿柚垂丸”和“赪桐缀瓣”描绘出秋天的景色,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面。在这一幅图景中,诗人不仅仅是在描写自然,也在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向往。
“江乡路,他乡骨肉,一样别离心”一句,直接点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沉重的心情通过“沈沈”一词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几句则反映了诗人对文采的自我评价与追求,表达了他对文化价值的重视。在整体上,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外界自然的描写,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倾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暇轩坐雨书怀:在清闲的书房中,坐着听雨写下心情。
- 简戴玉笙运判:简单地佩戴着玉笙,运用我的乐曲。
- 绿柚垂丸,赪桐缀瓣:描绘秋天的果实和花瓣,展现自然的生机。
- 秋虫声里凉禁:在虫鸣声中感受到一阵凉意,带有淡淡的忧伤。
- 檐牙墙角,万籁作商音:檐角和墙边,万物齐鸣,和谐如音乐。
- 但见溜飞如瀑,堆青处不辨浓阴:水流如瀑布般飞泻,青翠的地方不辨何处有浓阴。
- 江乡路,他乡骨肉,一样别离心:无论身在何处,都有对亲人的思念。
- 沈沈。香篆外,谱花作史,编草成吟:沉重的心情,香篆之外谱写花的史诗,编写草稿成吟。
- 愧埋头伏案,蠹简搜寻:对不起自己埋头于案前,找寻虫蛀的简册。
- 敢说国门有价,能易得一字千金:敢说国门是有价值的,甚至一个字都值得千金。
- 犹私幸,春风绛帐,偏我受知深:仍然庆幸春风轻拂帐子,偏偏让我深得知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溜如瀑”,将水流比作瀑布,生动形象。
- 拟人:如“万籁作商音”,自然界的声音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檐牙墙角”,平衡而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文化价值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对人文精神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柚:象征丰收与希望。
- 赪桐:美好与优雅的象征。
- 秋虫:体现季节的变化与内心的孤独。
- 香篆:文人的雅致与文化追求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绿柚”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丰收与希望
- C. 失落
- D. 快乐
-
“万籁作商音”中的“商音”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情感
- C. 古代五音之一
- D. 自然的声音
-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思乡之情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秋夕》 杜甫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满庭芳》都表达了思乡之情,前者通过月亮引发的思念,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色与离愁结合,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