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杏花零落清明雨。
卷帘双燕来还去。
枕上玉芙蓉。
暖香堆锦红。
翠翘金钿雀。
蝉鬓慵梳掠。
心事一春闲。
黛眉颦远山。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时节,杏花随雨纷纷落下。
卷起帘子,看到双燕来来去去。
枕头上放着玉色的芙蓉花,
温暖的香气堆叠着绣的红色。
翠绿的翘首如金钿般的小鸟,
懒懒的蝉鬓不愿梳理。
心中的烦恼在春天显得无所事事,
黛眉微微皱起,似远山般幽远。
注释:
- 杏花:指杏树的花,春天开花,象征春意。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的重要节气,常与祭扫、踏青相关。
- 卷帘:指拉起窗帘,表示看到外面的景象。
- 玉芙蓉:形容枕头上的花朵,色泽如玉,形态如芙蓉。
- 暖香堆锦红:形容温暖的香气如锦绣般堆叠。
- 翠翘金钿雀:形容小鸟的颜色和装饰,生动形象。
- 蝉鬓:指蝉的头发,形容懒散的样子。
- 心事一春闲:表达内心的烦恼在春天显得无所事事。
- 黛眉颦远山:比喻眉头微微皱起,像远山一样,暗示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伸,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婉约,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透出一种闲适与淡淡的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明时节的春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以“杏花零落清明雨”引入,清明节是春天的重要时节,杏花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卷帘双燕来还去”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春景,双燕在窗前飞舞,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反衬出诗人内心的空虚与无奈。
“枕上玉芙蓉,暖香堆锦红”通过对枕头上花朵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温暖的气息,仿佛身处在一个春暖花开的环境中。然而,接下来的“心事一春闲”却揭示了诗人心中的烦恼与忧愁,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的“黛眉颦远山”则运用了优美的比喻,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思绪的复杂。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中渗透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内心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杏花零落清明雨:描绘了清明时节杏花飘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却又略显悲凉的氛围。
- 卷帘双燕来还去: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双燕的往返飞舞让人感到活力。
- 枕上玉芙蓉:用“玉芙蓉”形容枕头上的花,传达出一种温柔与美好。
- 暖香堆锦红:香气如锦绣般堆叠,增强了温馨的感觉。
- 翠翘金钿雀:小鸟的翅膀如金钿,生动形象,体现春天的活力。
- 蝉鬓慵梳掠:蝉的鬓发懒得梳理,传达出一种慵懒的感觉。
- 心事一春闲:暗示内心的烦恼,春天的美好与心绪的空灵形成对比。
- 黛眉颦远山:黛眉微皱,似远山,表达了内心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芙蓉”比喻枕头的柔软与美丽。
- 对仗:如“卷帘双燕来还去”,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蝉鬓慵梳掠”,赋予蝉以人的特征,增加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它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是一种对生命深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开始。
- 双燕: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玉芙蓉:象征柔美与温暖。
- 暖香:传递出春天的气息与情感。
- 黛眉:象征内心的忧愁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明节通常与哪种活动相关?
- A. 祭扫
- B. 冬眠
- C. 收割
-
“卷帘双燕来还去”中的“燕”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燕子
- B. 燕雀
- C. 燕鸥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忧愁
- C. 愤怒
答案:
- A. 祭扫
- A. 燕子
- B. 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表现出更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春天的景色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