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时间: 2025-01-04 10:54: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辛弃疾
绿涨连云翠拂空。
十分风月处,著衰翁。
垂杨影断岸西东。
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
有时骑马去,笑儿童。
殷勤却谢打头风。
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词人与友人泛舟游玩的情景。湖水碧绿,似与云彩相连;在如此风光的地方,自己却显得苍老。垂柳的倒影在岸边摇曳,东西两岸都有;朋友的恩情厚重,让我不禁种下芙蓉花。十里水晶宫的美景,有时我骑马前往,看到儿童欢笑。对朋友的热情款待,让我感到难以承受的风头;船停在湖上,随波逐流,醉在浪花之中。
注释
逐句解释:
- 绿涨连云翠拂空:湖水绿得像与天空相连,翠色如同轻拂的云朵。
- 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在这美妙的风月之地,自己却显得年老体衰。
- 垂杨影断岸西东:垂柳的影子在岸边摇曳,东西两岸皆有。
- 君恩重,教且种芙蓉:朋友的恩情厚重,我因此种下芙蓉花。
- 十里水晶宫:形容西湖的美丽,宛如水晶般的宫殿。
- 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有时我骑马前往,看到孩子们的欢笑。
- 殷勤却谢打头风:对朋友的热情款待让我感到难以承受的风头。
- 船儿住,且醉浪花中:船停在湖中,沉醉在浪花的摇曳中。
典故解析:
- 三山:指的是西湖的三座著名山峦,象征美丽的自然风光。
- 芙蓉:指的是荷花,象征着清丽脱俗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词人、爱国者。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以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为题材,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国力衰弱之时,他常常借游历来抒发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西湖美景成为他寄托情感的场所之一。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秀美景色,展现了作者在游览时的感慨与思索。开头的“绿涨连云翠拂空”便让人感受到湖水的清澈与广阔,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诗人虽身处风光旖旎之地,却感受到自己的苍老和无奈,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接着,诗人提到朋友之间的恩情,种下芙蓉的举动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对情谊的珍视。“十里水晶宫”形象地表现了西湖的美丽,似乎在诉说着水面上轻轻荡漾的波纹与光影交错的情景。最后,诗人以“船儿住,且醉浪花中”作结,表达了对湖中轻松愉悦时光的珍惜,这种醉意不仅是对美景的沉醉,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描绘湖水的颜色与天空的交融,表现了自然的美。
- 自我感叹苍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柳影在水面上的摇曳,形象生动,增强了景色的动感。
- 对朋友恩情的感激,表露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 引用“水晶宫”,提升了西湖的美丽形象。
- 通过儿童的欢笑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对朋友热情款待的感慨,表现出一种谦逊与感激之情。
- 最后展现放松的心情,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陶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湖比作“水晶宫”,突出其清澈的水质和美丽的景色。
- 拟人:描绘柳影的摇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垂杨影断岸西东”,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际关系的温情,展现了辛弃疾内心的柔软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水:象征生命与希望,体现西湖的生机。
- 柳影:象征柔情与温婉,代表自然的美。
- 芙蓉:象征纯洁与美丽,传达对生活的向往。
- 儿童的笑声:象征天真与快乐,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辛弃疾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绿涨连云翠拂空”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 A. 夕阳西下
- B. 湖水与天空的交融
- C. 山峰耸立
- D. 花开满地
-
诗中提到的“芙蓉”象征着什么?
- A. 忧伤
- B. 美丽与纯洁
- C. 战争
- D. 友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小重山》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辛弃疾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苏轼则融入了对理想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风格各异,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