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1:52: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一
柳永 〔宋代〕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白话文翻译:
暮雨刚刚停下,长河静静地,夜晚的帆船渐渐消失在水面上。临近岛屿,烟雾缭绕,稀疏而淡淡,芦苇伴着萧瑟的风。多少渔人驾着小船,满载着灯火,归向村庄。此时此刻,离别的游子不禁想起回程,心中感伤漂泊的生活。桐江的景色真好,烟雾弥漫。波浪如同染色,山峦似被削平。在严陵滩边,白鹭飞翔,鱼儿跃出水面。身为官员,究竟成就了什么呢?我这一生又怎能忘记与云泉的约定?归去吧,来一曲仲宣的吟唱,宛如从军的乐章。
注释:
- 蓼烟:指蓼草的烟雾,这里形容景色的朦胧。
- 萧索:形容冷清、凄凉的样子。
- 灯火归村落:渔人归家时,灯火点点,显得温暖而亲切。
- 桐江:特指桐江河,是诗中的地名。
- 仲宣:指汉代的诗人阮籍(字仲宣),他的诗歌多描写忧国忧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永(987-1053),字耆卿,号少翁,北宋著名词人,以词作见长,尤其擅长描写离愁别绪和细腻的情感。柳永的词风清新婉丽,充满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本词写于柳永晚年,正值个人生活困顿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历史背景上,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离乡情怀。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柳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开篇的“暮雨初收”,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雨后的长河显得格外安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描绘了渔人的归家景象,灯火点点,象征着温暖的归宿与团圆的美好,但同时也引发了游子的思乡情。
“桐江好,烟漠漠”更是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紧密结合,描绘出一种模糊而又美丽的幻影,令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惆怅。接着,诗人通过对游宦生活的反思,质疑了官场生活的意义,表达了对真正归宿的渴望。
整首词富有音乐感,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柳永深厚的文学造诣。可以说,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雨初收:描绘了雨后的宁静,象征着烦恼的暂时消散。
- 长川静征帆夜落:长河静谧,帆船在夜色中缓缓归去,暗示孤独。
- 临岛屿蓼烟疏淡:岛屿的烟雾轻薄,渲染出一种淡淡的愁苦。
- 苇风萧索:芦苇随风摇曳,增添了环境的冷清感。
- 几许渔人飞短艇:渔人划着小船,象征生活的简单与自由。
- 尽载灯火归村落:灯火代表温暖的家,反衬游子的孤独。
-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游子在此时此刻想起故乡,感到内心的伤感。
- 伤漂泊:直白地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伤。
- 桐江好,烟漠漠:对桐江美景的赞美,实际暗含思乡之情。
- 波似染,山如削:水波如同染色,山脉如同被削平,生动地描绘出景色。
-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描绘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象征着生活的希望。
- 游宦区区成底事:对官场生活的质疑,反映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平生况有云泉约:回忆与自然的约定,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最后的归去,表达了对故乡和理想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似染”“山如削”,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
- 拟人:如“苇风萧索”,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柳永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暮雨:象征结束与开始,暗示内心的变化。
- 渔人:代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灯火:象征温暖的家与团圆。
- 桐江:特定的地名,承载着诗人的故乡情结。
- 白鹭与鱼:自然界的生机,象征希望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桐江”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条河流
- C. 一种动物
-
诗中“灯火归村落”意指什么?
- A. 渔人回家
- B. 夜晚的灯光
- C. 村庄的繁华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柳永的《满江红》与辛弃疾的《破阵子》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但柳永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辛弃疾则更强调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柳永研究》
以上内容为《满江红 其一》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