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蓬门常昼掩,竹径寂无人。
鸟起飘松霰,麇行动谷榛。
应知禽鱼侣,合与薜萝亲。
遥忆平皋望,溪烟已发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竹林小屋,门常常关闭,院子里没有人迹。松树上,鸟儿因雪的飘落而惊起,麋鹿在谷中悄然移动。想必鸟和鱼都是成双成对的,应该和薜萝一样亲密。我遥想在平坦的草地上眺望,溪水的烟雾已经开始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注释:
- 蓬门:用蓬草搭成的门,表示简陋的居所。
- 常昼掩:常常关闭,表示主人隐居的生活。
- 松霰:松树上的雪,霰是小冰粒或雪的意思。
- 麇:指麋鹿,这里用来象征自然界的生灵。
- 薜萝:一种藤本植物,常用作比喻亲密的关系。
- 平皋:平坦的草地。
- 溪烟:溪水冒出的烟雾,表示春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贞夫,唐代政治家、诗人,曾任宰相。他的诗歌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德裕隐居于林居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在唐代,士人隐居的现象普遍,诗歌常常反映出他们对自然、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德裕的《近腊对雪有怀林居》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隐居生活场景。诗的开头以“蓬门常昼掩”引入,描绘出主人的隐逸状态,展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接着,诗人通过“鸟起飘松霰,麇行动谷榛”两句,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呈现出来,突显出隐居生活中的生机与活力。后两句则回忆起往日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情。整首诗意境幽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孤独生活的接受,也有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展现了李德裕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蓬门常昼掩:描述了隐居生活的安静和隐秘,蓬门象征着简陋的居所,常昼掩说明居住者远离尘世喧嚣。
- 竹径寂无人:竹林小路幽静,没有人来打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渴望宁静的心境。
- 鸟起飘松霰:松树上的鸟因雪的飘落而惊起,表现出自然的动态之美。
- 麇行动谷榛:麋鹿在山谷中移动,增添了生命的气息,体现出自然的和谐。
- 应知禽鱼侣:暗示自然界中的生灵都是成对的,表达了一种自然的和谐与亲密。
- 合与薜萝亲:比喻亲密的关系,薜萝是一种缠绕生长的植物,象征着亲密无间的情感。
- 遥忆平皋望:回忆起过去在平坦草地上望向远方的情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溪烟已发春:溪水冒出的烟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与鱼比喻为伴侣,突显自然界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 对仗:使用“鸟起飘松霰,麇行动谷榛”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具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反映了人们对平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春天的期盼。
意象分析:
- 蓬门: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和隐逸的愿望。
- 竹径:代表着自然的清幽与宁静。
- 鸟与麇: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界的和谐。
- 薜萝:象征着亲密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 溪烟:象征着希望和春天的来临,预示着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蓬门”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的生活
- B. 隐逸的生活
- C. 忙碌的生活
-
“鸟起飘松霰”中的“霰”是什么意思?
- A. 雨
- B. 雪
- C. 风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冷漠
- B. 热爱
- C. 恐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与自然的诗作。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体现了与友人相聚的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与李德裕的《近腊对雪有怀林居》都是描写自然和隐居生活的作品,但李白的诗更多的是豪放与奔放之情,而李德裕则更显温文尔雅,与自然的亲密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德裕研究相关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