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兹泉由太洁,终不畜纤鳞。
到底清何益,含虚势自贫。
明玑难秘彩,美玉讵潜珍。
未及黄陂量,滔滔岂有津。
白话文翻译:
这泉水太过清澈,终究不能养活细小的鱼鳞。
那么清澈又有什么益处呢?只会使得内心空虚而贫乏。
明亮的星辰难以隐藏其色彩,美玉又怎能潜藏其珍贵呢?
未曾及到黄陂的规模,滔滔的水流又怎会有渡口?
注释:
- 兹:此、这。
- 终不畜纤鳞:最终不能容纳细小的鱼鳞,这里比喻清澈的泉水无法滋养生命。
- 到底清何益:究竟清澈有什么好处。
- 含虚势自贫:内心空虚,反而导致贫乏。
- 明玑:明亮的星星。
- 讵:岂、怎么可能。
- 潜珍:潜藏的珍贵之物。
- 未及:没有达到。
- 黄陂:黄陂,指的是某个地方,象征着广阔的水域。
- 滔滔岂有津:滔滔的水流哪会有渡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惟忠,号惟之,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出身于名门望族。他曾任宰相,屡次参与政治,因而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李德裕的诗歌风格清新典雅,常以自然景物为题,表达深邃的哲思。
创作背景:
《惠泉》作于李德裕的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清澈泉水的思考。在他看来,过于清澈的泉水虽然美丽,却无法滋养生命,寓意着一种对过于追求表面清澈的反思。
诗歌鉴赏:
《惠泉》通过对泉水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泉水的清澈象征着一种理想状态,但这种理想状态却无法滋养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终不畜纤鳞”,意味着过分纯粹的事物往往缺乏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清澈的意义,认为过于清澈的境地使内心感到空虚,反而导致贫乏,这是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深刻质疑。
“明玑难秘彩,美玉讵潜珍”的句子则强调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即使是美丽的事物,也难以隐藏其内在的光彩,唯有真实的存在才具备珍贵的价值。最后,诗人以“未及黄陂量,滔滔岂有津”结尾,象征着广阔的生命与无限的可能,提醒人们追求表面美丽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丰盈。
整首诗在清新中透着哲理,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思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兹泉由太洁,终不畜纤鳞:指出泉水过于清澈,无法容纳生命。
- 到底清何益,含虚势自贫:质疑清澈的价值,认为内心空虚会导致贫乏。
- 明玑难秘彩,美玉讵潜珍:美好的事物无法隐藏其真实价值,强调真实的重要性。
- 未及黄陂量,滔滔岂有津:比喻广阔的生命与丰富的经历,暗示表面之美无法替代内在的丰富。
修辞手法:
- 比喻:泉水的清澈比喻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读者深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泉的描写,探讨了表面美与内心充实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在的真实与丰富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纯净与理想。
- 鱼鳞:比喻生命的生机。
- 明玑:象征美丽与光彩。
- 美玉:象征珍贵的东西。
- 黄陂:象征广阔的生命与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清澈泉水的赞美
b) 对表面美的质疑
c)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提到的“明玑”指的是什么? a) 鱼
b) 星星
c) 美玉 -
诗中“未及黄陂量”意指什么? a) 水流的宽广
b) 生命的丰盈
c) 清澈的泉水
答案:
- b) 对表面美的质疑
- b) 星星
- b) 生命的丰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山中杂诗》:同样描绘自然,但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