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见宋拾遗题名处,感而成诗
作者:杜牧 〔唐代〕
原文展示:
窜逐穷荒与死期,
饿唯蒿藿病无医。
怜君更抱重泉恨,
不见崇山谪去时。
白话文翻译:
我被驱逐到荒凉的地方,面临着死亡的危机,
只剩下饥饿和野草,生病却无药可医。
我怜惜你心中更重的泉水之恨,
却再也见不到崇山峻岭的那段谪居时光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窜逐:被驱逐、赶走。
- 穷荒:指荒凉的地方。
- 蒿藿:泛指野草,常用以形容贫瘠和困苦。
- 重泉恨:指心中深重的忧伤或怨恨,泉水常象征情感的流动。
- 崇山:高峻的山,象征美好、理想的环境。
典故解析:
- 崇山谪去时:可能指诗人曾经生活的美好时光与愉快环境,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诗,作品多以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风既有豪放又有细腻,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牧流亡时期,反映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深切感受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隐含了对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见宋拾遗题名处,感而成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悲伤。首句“窜逐穷荒与死期”即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动荡相联系,表现出一种身处困境的无助感。接着,诗人用“饿唯蒿藿病无医”描绘了生存的艰辛,饥饿与疾病相伴而生,突显了生存的绝望。
“怜君更抱重泉恨”一句,情感更加浓烈。诗人以“泉”象征内心的惆怅与思念,暗示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望。最后一句“不见崇山谪去时”则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苦痛,也有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杜牧对命运的深刻理解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窜逐穷荒与死期:表达了被迫离开故土,流亡于荒凉之地,面临生死考验的苦楚。
- 饿唯蒿藿病无医:独自一人,饥饿和疾病伴随,生活困苦无助。
- 怜君更抱重泉恨:对他人的同情与理解,心中装满了对过往的忧伤与遗憾。
- 不见崇山谪去时:对美好过去的怀念,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形式整齐,前后句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泉水象征深情与哀思,崇山则代表理想与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遭遇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流露出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穷荒:象征困境与绝望。
- 蒿藿:代表贫穷与无助。
- 重泉:象征深重的情感与记忆。
- 崇山:代表理想与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牧的诗作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哀伤
- C. 愤怒
- D. 安逸
-
诗中“蒿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荒草
- C. 古树
- D. 河流
-
“怜君更抱重泉恨”中“泉”象征什么?
- A. 钱财
- B. 友情
- C. 伤痛与思念
- D. 自然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杜牧的《见宋拾遗题名处》,两者都反映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切,但杜甫更加强调历史的沉重,杜牧则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评传》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