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庐山东林寺》

时间: 2024-10-09 06:53:35

离魂断续楚江壖,叶坠初红十月天。

紫陌事多难暂息,

青山长在好闲眠。

方趋上国期干禄,未得空堂学坐禅。

他岁若教如范蠡,也应须入五湖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魂断续楚江壖,
叶坠初红十月天。
紫陌事多难暂息,
青山长在好闲眠。
方趋上国期干禄,
未得空堂学坐禅。
他岁若教如范蠡,
也应须入五湖烟。

白话文翻译

离魂时断时续,仿佛在楚江的岸边,
十月的天空,树叶初已泛红。
在繁华的道路上,事务繁多,难以暂时停息,
而青山依旧常在,正好可以安闲地入眠。
正准备前往上国,期望追求名利,
却未能在空荡的堂中静心学坐禅。
如果将来若教我如范蠡那样,
也应当得以融入五湖的烟波之中。

注释

  • 离魂:指人的思绪或灵魂的漂泊,表现出诗人的孤独。
  • 楚江:指楚地的江河,象征着离别与思乡之情。
  • 紫陌:指通往繁华地带的道路,隐喻世俗的繁忙。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持久,代表着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上国:指的是权贵之地,象征名利的追求。
  • 范蠡:古代著名的商人和政治家,象征成功与智慧。
  • 五湖:指广阔的水域,象征自由与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含蓄著称,常常表达出对政治的失望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行经庐山东林寺》创作于杜牧的游历之中,反映了他在名利与内心追求之间的矛盾。此时,杜牧身处政治动荡的晚唐,内心充满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行经庐山东林寺》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矛盾与追求的诗作。诗中开头的“离魂断续楚江壖”便传达了诗人灵魂的漂泊感,似乎在寻觅一种归属感,而诗人的情绪则随着十月的初红而愈加深沉。接下来的两句对比了繁忙的世俗与青山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诗人对世俗纷繁的厌倦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在“方趋上国期干禄”中,诗人表达了对名利的追求,但随之而来的“未得空堂学坐禅”则揭示了内心的空虚和焦虑。最后两句提到范蠡,代表着成功的象征,诗人若能得以如他那样成功,也希望能融入自然的怀抱,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名利与内心宁静之间的挣扎,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离魂断续楚江壖:诗人借楚江的意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漂泊,仿佛灵魂在不断的游离。
  • 叶坠初红十月天:描绘秋季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紫陌事多难暂息:繁忙的生活让人难以停下脚步,体现了对世俗事务的无奈。
  • 青山长在好闲眠:青山的永恒与宁静,成为诗人内心向往的理想境地。
  • 方趋上国期干禄:表达对权力与财富的渴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失落。
  • 未得空堂学坐禅:内心的空虚与对修身养性的渴求,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他岁若教如范蠡:提到范蠡,表达希望未来能够成功的愿望。
  • 也应须入五湖烟:最终希望能够归入自然,得以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魂比作漂泊的心境,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紫陌”与“青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世俗与自然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名利与内心宁静的矛盾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揭示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离魂:象征着内心的孤独和漂泊。
  • 楚江:代表着思乡与离别的情感。
  • 青山:象征着永恒与宁静的理想生活。
  • 范蠡:象征着成功与智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紫陌”指什么? A. 乡村小路
    B. 繁华的街道
    C. 山间小道
    D. 河流边缘

  2. “离魂断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孤独与漂泊
    C. 富有
    D. 平静

  3. 诗中提到的范蠡象征着什么? A. 名利
    B. 成功与智慧
    C. 自由
    D.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牧的《行经庐山东林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但杜牧更强调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