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柳桥边深半春,
缬衣帘里动香尘。
无端有寄闲消息,
背插金钗笑向人。
白话文翻译:
在细柳环绕的桥边,春天已经过去一半,缬衣的帘子后面飘荡着香气的尘埃。无缘无故地收到了一些闲散的消息,那个背后插着金钗的女子,正在向我微笑。
注释:
- 细柳:指细长的柳树,象征春天、温柔和美丽。
- 缬衣:一种精美的织物,通常指装饰华丽的衣服。
- 香尘:香气飘散,尘埃中带着香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无端有寄:没有特定的原因,却收到了一些消息。
- 背插金钗:形容女子的打扮,金钗通常是古代女性的装饰品,象征美丽和高贵。
- 笑向人:指向我微笑,表达了一种亲切和温暖。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美好和对美好情感的寄托,隐含着诗人在春日中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樽石,晚唐著名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带有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杜牧晚年,正值春季。杜牧在此时寄情于春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倡楼戏赠》以春天的细腻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青春气息的画面。诗人通过细柳、缬衣、香尘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首句“细柳桥边深半春”不仅描绘出春天的景象,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柔的惆怅。接下来的“缬衣帘里动香尘”描绘了女子的柔美与神秘,营造出一种若有似无的情感氛围。
“无端有寄闲消息”一句,则转入思绪的描绘,诗人似乎在思念着某个特别的人,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幻想。而最后一句“背插金钗笑向人”则将视线引向那位女子,金钗的意象强化了她的美丽,微笑更是传达了一种亲密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自然的联结,传达出一种淡淡的爱情与春天的芬芳,令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和生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细柳桥边深半春:描绘了春天的环境,柳树细腻,桥边景色幽深,暗示春天的美丽正值当时。
- 缬衣帘里动香尘:通过缬衣和香尘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环境的优雅。
- 无端有寄闲消息: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某人某事的牵挂,消息的来临让人心生期待。
- 背插金钗笑向人:末句将焦点集中在女子身上,金钗象征她的美丽和身份,微笑传达了亲密和温暖。
-
修辞手法:
- 比喻:细柳、缬衣等意象的运用使得春天的景象生动形象。
- 拟人:香尘的“动”字,赋予自然界以生命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春日的美丽、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细腻感受,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思念与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细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 缬衣:代表女子的美丽与身份。
- 香尘:象征着温柔的情感和细腻的生活。
- 金钗:象征女性的高贵和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细柳”指的是什么? A. 树木
B. 花朵
C. 山川 -
“无端有寄闲消息”中的“无端”意指什么? A. 有原因
B. 没有原因
C. 很重要 -
诗中提到的“金钗”象征什么? A. 美丽
B. 财富
C. 力量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杜牧的《倡楼戏赠》均描绘春天,但杜甫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忧愁,而杜牧则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