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后园梅树老槎牙,初放枝头一两花。
便是春光先漏洩,其如暮景已横斜。
西湖处士吟情在,东里先生心事赊。
清足亭前无限好,五更魂梦定还家。
白话文翻译:
在后院的梅树上,古老的树枝上,刚刚开出一两朵花。
这就像春天的光景已经偷偷渗透进来,仿佛黄昏的光影已然斜照。
在西湖边的隐士吟唱着情怀,而东里的先生心中又有几分惆怅。
在清足亭前,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五更时分的梦境定会让我回到故乡。
注释:
- 梅树:象征春天和生命的再生,梅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代表着高洁和坚韧。
- 槎牙:指树木的老化部分,象征岁月的流逝。
- 漏洩:指光线或情感的流露。
- 处士:隐士或有道之士,常指那些远离世俗的人。
- 心事赊:形容心中所思所念的事情,像是拖延或无法实现的愿望。
- 清足亭:可能是指一个景色宜人的地方,让人感受到宁静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潜,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作常蕴含哲理和自然之美而受到后世推崇。吴潜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梅花初放,诗人借梅花的绽放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感悟。吴潜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中常渗透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窥窗》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诗人通过梅树的花开,巧妙地引出了春天的气息。这首诗以梅花的早开作为引子,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诗的开头描绘了老梅树上初放的梅花,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梅花的绽放不仅是季节的变迁,更是时间流逝的象征。接着,诗人以“便是春光先漏洩”来形容春天的到来,流露出一种轻盈而又温柔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西湖处士和东里先生,分别代表了山水之间的隐士与文士,他们都在各自的处境中吟唱着心中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如此深邃和难以言表。最后,诗人描绘了在清足亭前的美好时光,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后园梅树老槎牙,初放枝头一两花。"
- 描述后院的梅树,树木已经老去,但依然在枝头上开出几朵花,象征着生命的坚持与希望。
-
"便是春光先漏洩,其如暮景已横斜。"
- 春光的初现似乎在悄悄渗透,仿佛夕阳的余晖已经斜照,形成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感受。
-
"西湖处士吟情在,东里先生心事赊。"
- 提到在西湖吟唱的隐士和东里心中所思的先生,结合了自然与人物情感,充满了哲理。
-
"清足亭前无限好,五更魂梦定还家。"
- 描绘清足亭前的美好场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在此刻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光的渗透比作黄昏的光影,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意境的深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出一种对春天的期待与对人生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春天的到来。
- 西湖:自然美的象征,承载着隐士的情感和哲理。
- 清足亭:代表宁静的美好,给予人归属感和思念的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树”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
“五更魂梦定还家”中的“五更”指的是哪个时段?
A. 凌晨
B. 傍晚
C. 中午
D. 早晨 -
诗中提到的“西湖处士”与“东里先生”分别代表什么角色?
A. 隐士与文士
B. 商人和农夫
C. 学者与学生
D. 画家与诗人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春望》与《窥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望》更多体现了对国事的忧虑,而《窥窗》则侧重于个人的情感和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吴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