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和浙西李大夫作)》

时间: 2024-09-19 21:13:25

剪削干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

近来吹者谁得名,

关璀老死李衮生。

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润州城高霜月明,

吟霜思月欲发声。

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

有时婉软无筋骨,

有时顿挫生棱节。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沉重,

高声忽举云飘萧。

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

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

众音覙缕不落道,

有如部伍随将军。

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

若教头白吹不休,但恐声名压关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和浙西李大夫作)

剪削干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
近来吹者谁得名,关璀老死李衮生。
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
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
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
众音覙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
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
若教头白吹不休,但恐声名压关李。

白话文翻译

小童薛阳陶在寒竹上吹奏的觱栗歌,
用干芦苇剪削而成,九个孔的声音五音俱全。
最近吹乐器的人,谁的名声可以与之媲美呢?
关璀已经去世,李衮也已年老。
李衮如今已老,谁来继承他的技艺呢?
薛氏的小乐童才十二岁。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学习发声,
在口中含着乐器,气息自然流出。
润州城高高在上,霜月明亮,
吟唱着霜月,欲发声。
山头江底静悄悄,
猿声轻微,鱼龙都在静听。
声音如同管乐器裂开,
又如刀割般清脆。
有时声音柔和,毫无骨架,
有时顿挫,带着棱角。
急促的声音圆润而不断,
轧轧声响如珠子串连。
缓慢的声音延绵而有条理,
条理分明,如笔直的描绘。
低沉的声音忽然坠落,如石头沉重,
高亢的声音忽然高升,如云朵飘浮。
明天在公堂上摆宴席,
主人命乐器来娱乐宾客。
细竹编成的乐器纷纷而出,
宫调的声音雄浑而超群。
众多的声音如同缕丝,
仿佛是军队随将军而行。
可惜你,阳陶年纪还小,
手下发声已经如此之好。
如果教给他白乐师吹奏不休,
恐怕声名会压过关璀和李衮。

注释

  • 薛阳陶:指的是薛氏的小乐童,他才年仅十二岁。
  • 觱栗:一种传统乐器,属于管乐器,用竹制成。
  • 关璀:指的是关璀,古代著名的乐师。
  • 李衮:指李衮,亦为名乐师,已年老。
  • 润州:指的是古代的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带。
  • 宫调:中国古代音乐调式之一,通常指中宫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作品风格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受到广泛欢迎。他的诗歌多描绘社会现实,关心民生,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写于唐代,正值音乐文化繁荣之时。诗中描绘了年轻的乐童薛阳陶的音乐才能,表现出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探索,同时也蕴含了对老一辈音乐家的怀念与敬意。诗中提到的关璀和李衮,都是乐坛的标杆,借此表现薛阳陶的潜力与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小童薛阳陶的吹奏技艺,展现了古代音乐的魅力与艺术价值。诗的开头通过对乐器的描写,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薛阳陶的技艺,既有对乐器的赞美,又有对乐声的细腻刻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声音意象,如“急声圆转促不断”、“缓声展引长有条”等,通过对乐声的不同表现,展现了音乐的多样性与变化。

此外,诗中不仅仅是对音乐的赞美,还隐含着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鼓励。薛阳陶年仅十二岁,却已展现出超凡的音乐才华,这种对未来的期待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通过对比老一辈的音乐家,表现出对未来音乐传承的担忧,反映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表现力。诗人以“明旦公堂陈宴席”作为结尾,巧妙地将音乐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突显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思想,也反映了白居易一贯的创作风格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剪削干芦插寒竹:描述用干芦苇制作乐器,表现了乐器的简单与自然。
  • 九孔漏声五音足:说明乐器的音域宽广,能够发出丰富的音色。
  • 近来吹者谁得名:引入对比,探讨当今乐师的名声。
  • 关璀老死李衮生:提到两位已故的乐师,表现出对传统的追忆。
  • 衮今又老谁其嗣:疑惑未来的音乐传承。
  • 薛氏乐童年十二:介绍年轻的薛阳陶,展现其潜力。
  • 指点之下师授声:师承关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润州城高霜月明:营造出明亮清冷的环境,映衬音乐的清雅。
  • 吟霜思月欲发声:表达了对音乐的渴望与情感。
  • 山头江底何悄悄:描绘出自然环境的宁静,增加音乐的神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急声圆转促不断”描绘声音的流动性。
  • 对仗:如“急声圆转”和“缓声展引”,增强了诗的对称美感。
  • 拟人:将声音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音乐的热爱与传承,表现了对年轻音乐家的期望与对传统音乐的尊重。诗中通过对声音的细腻描绘,传达出音乐的魅力与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出对未来音乐发展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乐器:象征着音乐与艺术的传承。
  • 霜月:代表着清冷、高雅的氛围。
  • 山头江底:象征自然与静谧,反映出音乐在自然中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年轻乐童是谁? A. 李衮
    B. 关璀
    C. 薛阳陶
    D. 白居易

  2. 诗中描绘的乐器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A. 木材
    B. 竹子
    C. 铜
    D. 石头

  3.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音乐的批评
    B. 对音乐的热爱与传承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社会的讽刺

答案

  1. C. 薛阳陶
  2. B. 竹子
  3. B. 对音乐的热爱与传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琵琶行》 - 白居易:同样描绘音乐与情感的诗作。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表达对过往音乐的追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杜甫:两位唐代诗人在音乐与社会现实的描写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白居易更关注个人情感,而杜甫则更侧重社会问题的反映。

通过这些对比与推荐,读者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相关诗句

剪削干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下一句是什么

近来吹者谁得名,上一句是什么

近来吹者谁得名,下一句是什么

关璀老死李衮生。上一句是什么

关璀老死李衮生。下一句是什么

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上一句是什么

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下一句是什么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上一句是什么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下一句是什么

润州城高霜月明,上一句是什么

润州城高霜月明,下一句是什么

吟霜思月欲发声。上一句是什么

吟霜思月欲发声。下一句是什么

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上一句是什么

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下一句是什么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上一句是什么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下一句是什么

有时婉软无筋骨,上一句是什么

剪削干芦插寒竹,下一句是什么

九孔漏声五音足。上一句是什么

九孔漏声五音足。下一句是什么

近来吹者谁得名,上一句是什么

近来吹者谁得名,下一句是什么

关璀老死李衮生。上一句是什么

关璀老死李衮生。下一句是什么

衮今又老谁其嗣,上一句是什么

衮今又老谁其嗣,下一句是什么

薛氏乐童年十二。上一句是什么

薛氏乐童年十二。下一句是什么

指点之下师授声,上一句是什么

指点之下师授声,下一句是什么

含嚼之间天与气。上一句是什么

含嚼之间天与气。下一句是什么

润州城高霜月明,上一句是什么

润州城高霜月明,下一句是什么

吟霜思月欲发声。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