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秋光》

时间: 2025-01-01 12:48:49

殷卿领北镇,崔尹开南幕。

外事信为荣,中怀未必乐。

何如不才者,兀兀无所作。

不引窗下琴,即举池上酌。

淡交唯对水,老伴无如鹤。

自适颇从容,旁观诚濩落。

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

意思解释

问秋光

原文展示

殷卿领北镇,崔尹开南幕。
外事信为荣,中怀未必乐。
何如不才者,兀兀无所作。
不引窗下琴,即举池上酌。
淡交唯对水,老伴无如鹤。
自适颇从容,旁观诚濩落。
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

白话文翻译

殷卿负责北方的镇守,崔尹在南方开设幕府。
外面的事务看似光荣,但内心未必快乐。
不如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心中安然自在。
不弹窗下的琴,就在池边喝酒。
与水的淡交,老朋友没有比鹤更好。
我自己过得从容,旁观世事确实感到落寞。
身心渐渐感到恬静,烟云景色愈加清淡。
回头看秋光,东边的阳光应该不错。

注释

  • 殷卿:指殷仲明,官职名。
  • 崔尹:指崔氏,官职名。
  • 外事:外部事务,指官场上的工作。
  • 兀兀:无所事事的样子。
  • 淡交:与人交往淡薄。
  • :象征高洁的老年伴侣。
  • 烟景:模糊的景象,意指淡然的自然景色。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鹤”,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长寿和高洁的象征。鹤常与隐士或道教思想相联系,寓意追求超然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关注民生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问秋光》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官场上经历了荣华与失落,内心对外界的荣华富贵产生了反思,进而探索隐逸生活的意义。

诗歌鉴赏

《问秋光》通过对比外在的光荣与内心的苦闷,反映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白居易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水”、“鹤”、“烟景”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的后半部分,随着对秋天景色的回望,表达了一种恬淡从容的心境,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殷卿领北镇,崔尹开南幕。:描绘了两个官员的职务,暗示了官场的权力结构。
  2. 外事信为荣,中怀未必乐。:外在的荣华并不代表内心的快乐。
  3. 何如不才者,兀兀无所作。:不如那些无所作为的人,心中自在。
  4. 不引窗下琴,即举池上酌。:放下繁杂的事物,饮酒作乐。
  5. 淡交唯对水,老伴无如鹤。:与水的交往象征着淡泊,与鹤的伴侣关系象征着高洁。
  6. 自适颇从容,旁观诚濩落。:自己过得安然,旁观世事感到落寞。
  7. 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身心逐渐宁静,烟雾中的景色愈加清淡。
  8. 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回望秋天的光景,感受到一丝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淡泊比作水,与世无争。
  • 对仗:例如“殷卿领北镇,崔尹开南幕”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思世俗名利与内心安宁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失落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淡泊与宁静。
  • :代表着高洁与长寿,象征理想的伴侣关系。
  • 烟景:模糊的自然景象,传递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问秋光》中提到的两个官员分别是谁? A. 李白与杜甫
    B. 殷卿与崔尹
    C. 王维与岑参

  2.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与长寿
    C. 权力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官场的光荣
    B. 追求名利
    C. 反思内心的宁静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问秋光》

《静夜思》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问秋光》则是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隐逸的向往。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但主题和意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