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甃磷磷不记年,青萝锁在小山颠。
向来下视千山水,疑是苍梧万里天。
白话文翻译:
这碧绿的井水清澈而深邃,仿佛已经流淌了很久;小山顶上,青色的藤萝将它锁住。
我曾经俯视那千山万水,竟然怀疑眼前的景象是苍梧山下那万里的天空。
注释:
- 碧甃:碧色的井,指井水清澈。
- 磷磷:形容水的清澈流动,似乎流淌了很久。
- 青萝:青色的藤萝,常用来象征幽静之地。
- 锁:这里指被藤萝缠绕、围住的状态。
- 苍梧:古代传说中的山,象征遥远和神秘。
- 万里天:形容广阔的天空,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浩瀚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丽、自然著称,常常描绘山水、田园的美景,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舜井》作为朱庆馀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作中描绘的井水与青萝,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永恒,体现了诗人在生活的喧嚣中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舜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首句“碧甃磷磷不记年”,让人感受到井水的清澈与时间的流逝,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接下来的“青萝锁在小山颠”,则描绘出一种幽静的自然环境,青藤缠绕、静谧的山顶,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在后两句中,诗人回望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向来下视千山水”,表现出诗人俯瞰自然的态度,而“疑是苍梧万里天”则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似乎在思考自然的无限与人生的渺小。整首诗通过对井水和山水的描绘,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甃磷磷不记年:描写清澈的井水,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美好。
- 青萝锁在小山颠:山顶的青藤缠绕,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意境。
- 向来下视千山水:回望大自然,感叹其壮丽。
- 疑是苍梧万里天:对景色的无尽遐想,展现了诗人心灵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苍梧万里天”来比喻自然的浩瀚与深邃。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井水与青萝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的宁静与人生的思索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井水与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意象分析:
- 井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时间的流逝。
- 青萝:象征着宁静、封闭的自然环境,代表诗人的内心世界。
- 千山水:象征着广袤的自然景观,反映出诗人的广阔视野。
- 苍梧:象征着遥远、神秘,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甃”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清澈的井水
C. 一座山 -
诗中提到的“青萝”象征着: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宁静
C. 生命的短暂 -
“疑是苍梧万里天”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失望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C. 对人事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朱庆馀与王维的诗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朱的作品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怀,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宁静的自然意境。两者的诗风各有千秋,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