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李侍御后亭夜坐却寄
朱庆馀 〔唐代〕
已作亭下别,未忘灯下情。
吟多欲就枕,更漏转分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亭子下分别的情景,虽然已经告别,但心中依然怀念在灯下共同的情感。吟唱的次数多了,渐渐想要入睡,可是更漏(滴水的钟)却清晰地在分明地响着。
注释
字词注释
- 已作:已经进行的意思。
- 亭下别:在亭子下分别。
- 未忘:没有忘记。
- 灯下情:在灯下所产生的情感。
- 吟多:吟唱的次数多。
- 就枕:想要就寝。
- 更漏:指时钟,一种计时器,滴水声用于表示时间的流逝。
- 转分明:声音清晰可辨。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常见于唐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爱情的珍视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被认为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与李侍御的分别之际,背景可能是在一次聚会或活动后,诗人表达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展现了离别时的细腻情感。开头两句“已作亭下别,未忘灯下情”中,诗人通过对“亭”和“灯”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温馨而又令人感到惆怅的氛围。亭子代表着友谊的聚集,而灯光则象征着温暖的情感。虽然已经告别,但那段美好的回忆却依然鲜活。
接下来的“吟多欲就枕,更漏转分明”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夜深人静时的心境。虽然疲惫想要入睡,却因为回忆而无法释怀,反映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更漏声的清晰,恰如其分地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作亭下别”:已经在亭子下与李侍御告别,暗示离别的情境。
- “未忘灯下情”:虽然已别,但对曾在灯下的亲密情感仍然铭记于心。
- “吟多欲就枕”:吟唱的次数多了,心中思绪纷繁,想要入睡却难以安宁。
- “更漏转分明”:更漏的滴水声清晰可辨,象征时间的流逝,也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已作亭下别”对“未忘灯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意象的运用,如“亭”、“灯”、“枕”,都渗透着浓厚的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离别之情与思念之情交织在一起,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微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象征友谊的聚集与温暖。
- 灯:代表温馨的情感和回忆。
- 更漏: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象征。
- 枕:休息与思绪的交汇点,暗示无法入睡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亭下别”的含义是什么?
A. 在亭子下相聚
B. 在亭子下分别
C. 在亭子下思念 -
“未忘灯下情”中的“灯”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孤独
C. 时间 -
“更漏转分明”暗示了什么?
A. 时间流逝
B. 心情愉快
C. 夜晚宁静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
- 《送别》(王之涣):表达离别之情的经典作品。
诗词对比
- 朱庆馀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别》都描绘了离别的情感,但朱庆馀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思念与孤独,而王维则更注重景与情的结合,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